倘我为马(第1 / 3页)
我觉得那堪称中国电影史上关于人和马的最经典的镜头。
它仿佛在用它的目光说:人,你完全可以信任我,就像信任你自己一样。
战马的生命与战士的生命,既达到过那么密不可分的境界,既相互地完全属于过,战马倘为战士而死,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大战前,几乎每一名战士都会情不自禁地对他的战马喃喃自语,诉说些彼此肝胆相照的话。战马那时昂头而立的姿态是那么的高贵。它和人面对面地注视着,眼睛闪烁,目光激动又坦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倘我为战马,我也会凝视着战士向我举起的枪口,或刺向我颈脉的尖刀,宽宏又镇定。
我相信战马那时是无怨无悔的。虽然,我同时相信,战马也会像人一样感到命运的无限悲怆。
因为战斗或战役的胜利,最后要靠战士,而不能指望战马。因为那胜利,乃战士和战马共同的任务。因为既是战马,一定见惯了战士的前仆后继,肝脑涂地,惨伤壮死。
倘我为战马,倘我也落此下场,倘我后来又有幸轮回为人,我一定将这一点当成我的文学使命写出来……
战士已然如此,战马何惧死哉?
不能如野马般自由地生,何妨像战马似的豪迈地死!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因为在战场上,战马和战士的关系,使人和动物的关系上升到了一种几乎完全平等的程度。一切动物中,只有战马能做到这一点。它和人一样出生入死,表现出丝毫也不逊于人的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不会说话的战友”——战马能使人以“战友”相视,人对动物,再也没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当然,军犬也被人视为“战友”,猎人对猎犬也很依赖。但军犬何曾经历过战马所经历的那一种枪林弹雨炮火硝烟?再大的狩猎场面,又岂能与大战役那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悲壮相提并论?
无论何时,吟杜工部的《兵车行》,常不禁悲泪潸潸。既为男儿,亦为战马。
连布封也没写到过。
在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优秀导演赛夫的一部电影中,有一段三四分钟之久的长镜头,将几名骑着战马驰骋在草原上的战士的身姿拍摄得令人赞叹不已——
人善于分析人的心理,但目前还没有一篇文字,记录过战马将要被无奈的战士刺杀前的心理。
夕阳如血,草原广袤而静谧。斯时人马浑然一体。马在草原上鹰似的飞翔,人在鞍上蝶似的翻转。人仿佛是马的一部分,马也仿佛是人的一部分。人马合二为一,协调着无比优美的律动,仿佛天生便是两种搭配在一起的生命。
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战马舍生救战士的事多多。战士落难,往往还要杀了战马,饮它的血,食它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