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花儿与少年:梁晓声散文 > 访谈录

访谈录(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过于追求虚荣而又毫无同情心的女人我不与之交往。

我交代他在我出门后替我给一位朋友回电话,结果他辜负了我的信任——不是因为忘了,而是不敢在电话里跟陌生人说话。

玩世不恭的男作家我不与之交往——我不能容忍男人身上的纨绔习气。玩世不恭加上纨绔放纵,我以为接近着佩戴文人徽章的流氓。

对于女人,我最能原谅的缺点是无知和懦弱。

一位作家非得和商人过从甚密吗?

我也不与从没上过当受过骗的男人交往,却不拒绝与洗心革面了的骗子交往。

一名年轻人何必到处发名片索名片?

对于男人,我最能原谅的缺点是轻信。

我恰生活在都市,所以我的视野里没有。

这个卡耐基纯粹是胡说八道。

在都市里,我认为也不可能有了。

公关小姐、交际秘书、庸官、直销雇员等人,才会拿出百分之八十五的时间和精力去搞人际关系。对于此外的人,卡耐基的话反过来才有些正确性。科学、现代技术、医学、艺术,如果从事于这些领域的人们仅仅具有百分之十五的专业能力,而且认为足够了,于是热衷于用百分之八十五的头脑去搞人际关系,则人类现在肯定还处在中世纪。即使写作这么庸常的事情,仅靠百分之十五的能力,也是很难从事终身的。

在中国,在现实中,有林黛玉那一种“自我中心”的缺点的女人比比皆是;有林黛玉那一种“淡泊功利”的女人凤毛麟角,我没遇见过。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在学校,在单位,在社区,尽量使自己的存在不令别人讨厌。依我看谁都不必刻意去获得别人的喜欢,不令别人讨厌也就足够了。人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已很不容易。因为中国人的劣性之一便是一向嫌恶自己的同胞,这一种由来已久的嫌恶有一百种以上的理由支持着。所以一个中国人要处理好和自己同胞的关系,的确需要多方面的起码的修养。

我不会主动与任何女人交往。

一个人不可能也没必要天天总在那儿按别人的好恶改变自己,还要做好另外的许多事。所以,达到起码的修养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活着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做君子,而是首先避免做小人。

女人而毫无虚荣是女神。女神又是根本没有的。所以我说“过于”。“过于”的女人在中国现在越来越多了。

我让我初三时的儿子替我寄一封挂号信,他问我到了邮局该说什么。

一个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真的需要很大很大吗?其交往半径真的是越大越好吗?

我的确常常分析自己。由分析自己而体会别人。就普遍意义而言,人的共性多于个性。在这个地球上,在许多方面,人是从表到里最为相似的“东西”之一种。我分析自己的弱点、缺点,进而尽量地宽厚待人。

一位教授有必要也跟“追星族”们一样去结交影视明星歌星吗?

<strong>四、看了你的《梁晓声自白》,觉得你是一个率真而又常常自省的人,请问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像林黛玉和薛宝钗这样两类不同个性的人,你更偏爱谁,更愿意与谁交往呢?为什么?</strong>

一位学者非得去结交官员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