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心灵的觉醒 > 此爱如钰

此爱如钰(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最感动当代人的爱情故事,必是发生在当代的爱情故事。

“文革”前一年,一个农村少女,暗恋上了县剧团的一名男演员。一次看他演出,在他卸妆后偷走了他的戏靴。当然地引起了非议,也使他大为恼火。她父母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她爱上他了,今后非他不嫁。而她才十六岁。

我想,对于小王,她的丈夫小麦,当是她在这世上的“最爱”无疑了。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她的心,肯定最能理解什么才是真爱,以及真爱的无价。

大约在九月份,朱时茂派他的下属将我接到他的公司,让我看一则报上剪下来的通讯报道。不是什么连载小说之类,而是实事。

然而我之感动,还不仅仅因了他们的爱,也还因了他们的年轻。他们所共同经历的六年,依我想来,真可与某些令我肃然起敬的患难夫妻的几十年风雨同舟的经历相提并论。并且,使那些在我们的电视中正热播着的所谓“情爱版”的国产剧或韩剧黯然失色。

上海市的郊区,一对男女青年自幼暗暗相爱,因其中一方的家庭出身是富农,而另一方的父亲是村党支部书记,他们的爱情当然不被现实所允许。于是他们双双留下遗嘱,服毒死于野外。当夜大雪,南方很少下那么大的雪。当年我的上海同学们,都言那是近三十年内不曾有过的南方冬景。大雪将那一对男女青年的尸体整整覆盖了九天。而据说,按照当地的习俗,一对新人婚后的九天内是不应受到任何贺客滋扰的。这当然是巧合。但有一点人人都说千真万确——他们身上共盖着一张旧年画。年画上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是女青年从小喜欢的一张年画,“破四旧”时期私藏着保存了下来……

一天夜里,她偷偷跑到县里去看他,没见着。看守的一个“造反派”头头当然不许他们见,但调戏她说,如果她肯把她的身子给他一次,他将想办法早点儿“解放”她所爱的人。她当夜给了。

当鲁豫问小王:“如果有来生,你和小麦之间还会有一个人被病魔纠缠,那么你愿意反过来由自己来照顾小麦呢?还是仍愿意生病的是自己,再让小麦来照顾你?”

后来就“文革”了,他被游斗了。一次游斗到她那个村,她发了疯似的要救他,冲入人群,与游斗者们撕打,咬伤了他们许多人的手。她没救成他,反而加重了他的罪,使他从此被关进了牛棚。

小王想了想,郑重地回答:“还是让他来照顾我感觉好一些……”之后,她微微笑了一下。

他二十六七岁,是县剧团的“台柱子”。在他眼里,她不过是一个情感有点儿偏执的小女孩儿。

相对于他们的年轻,相对于当代的爱的质地的脆薄,相对于我们中国最年轻一代人普遍的人生承受力的乏弱,他们所共同经历的六年,简直可以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压缩了的质与量!

我在上大学时,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感谢鲁豫,使我的眼从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看到了另一种了不起!虽然谈不上伟大,也难以用崇高来形容,但是,于年轻的人性考验中,体现出了足可骄于像我这样不再年轻了的人的人生韧性和超乎寻常的镇定,所以了不起。

小麦,我所敬之年轻人也,小王,亦我所敬也。我敬前者无怨无悔的六年如一日的责任感,我敬小王的坚毅。依我想来,冥冥之中倘有神明,或也肃然起敬了吧?否则,何以在这世上,终于有了两种恶疾用了九次攻击也不能击倒的一个小女子?爱在斯,仁义在斯;仁义在斯,其爱如诗。

“感觉好一些”,淡淡的一种口吻,绝对信赖的一种口吻,还有着一种温柔的弦外之音——我怎么舍得让我的丈夫,也经受一次我所经受过的苦楚?

她感动了她的一位婶婶。后者有次领着她去见他,央求他给她一张照片。他没有照片给她,给了她一张毛笔画的拙劣的海报,签上了他的名字,海报上是似他非他的一个戏装男人。

“感觉好一些”,天下女子之多情语,莫过于此也!

以后县剧团再到附近演戏,她父亲便捆了她的手脚,将她锁在仓房。她磨断绳子,撬断窗棂,又光着脚板跑出十几里去看他演戏。

人们从电视里看到的王茜,脸儿是那么的白皙、洁静,比婚前的她,比照片上的她,看上去更秀丽了。爱情在她身上创造了奇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