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心灵的觉醒 > 歌者在桥头

歌者在桥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已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喊歌。

“那叫行头!为了引人注意呗。”

我不但疑惑,以至于惊诧了。寻到伞,打算到桥头去看究竟。突然地,他的声音中断了。我愣了愣,没出门。

“唱得还不赖,可我不喜欢他那身打扮!”

第二天早晨,天气晴好。我怀着满腹疑惑,匆匆走到了那座桥头。桥头已经聚了不少人,围着一地碎玻璃。

后来有一天晚上九点多时,下起了一场瓢泼大雨。我伫立家窗前看雨,似乎听到他的歌声。起初我以为自己是在幻听,但他的歌声持续不断,东一句西一句的。我疑惑,推开了窗子。不是似乎,果然是他在唱!

“到底管不管?”

天上有个太阳,

中年的说:“该管则管,不该管别管嘛。”

水中有个月亮,

我听到有人议论:

人们议论纷纷:

然而,听他唱歌的人,并没谁丢钱给他。这是他与卖唱者的区别。只有当别人也想唱时,才需付钱给他。于是他将话筒恭恭敬敬地递给别人,之后深鞠一躬,大声说谢谢。说得真挚。桥头停着一辆经过改装的三轮脚踏车,车上是边角严密的铁皮箱,有门可以双开对关;箱内是一台二十几寸的电视,电视上是卡拉OK装置。别人要点唱什么歌,由他代为调出。他实际上是在租设备,用他的麦克,用他的设备唱一首歌两元钱。他所服务的对象是些和他一样的外地青年。他们是进不起北京的歌厅的,但他们既为青年,某时某刻,肯定也会产生想唱一首歌的冲动的。他显然了解此点。也显然的,自以为发现了所谓商机。大概,还希望通过这一种亚文艺性的谋生手段掘到第一小桶金吧?他唱,分明是企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激发起别人也想唱歌的兴致,但那一个晚上,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唱得那么好(在我听来唱得那么好),别人在他唱完之后,反倒缺乏勇气当众唱了。只有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向他讨过了麦克。小伙子勉强唱罢一首,任凭他再三鼓励,怎么也不肯唱第二首了。姑娘连一首也没唱完就将话筒还给他了。他呢,躬也鞠过了,谢也说过了,还将两元钱退给那姑娘了。姑娘不肯接,他硬塞到人家手里了。

“一掉雨点儿,咱们不都散了吗?就那疯子没走,拽住他非要让他再唱。疯子说他如果不唱,自己就跳河。这河水两米来深,疯子真跳下去,那还不淹死啊……”

真的是。桥面两侧的人行道上聚满了人。看去,大抵都是在北京打工的人,都一动不动地听他唱。那一时刻,除了有车辆从桥上驶过发出声响,除了他在唱歌,可以说周围一片安静。连小贩们,也停止了叫卖。

年轻的问中年的:“管不管?”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站在我旁边的居然是两名城管人员,一个年轻,一个中年。

他唱的还是根据我的小说《雪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之插曲!

“八成也为了省钱。可惜没什么公司包装包装他,要是有,不久又多一歌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