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辩论的表情(第2 / 2页)
若还说:“感谢你促使我能将我们辩论的问题思考得更全面些……”那就更是我的希望了。
我是钦佩胡一虎对场面的掌控能力的。辩“谈”即辩论,掌控辩论现场须一等的主持能力,他有。我想,在全国的主持人中,能力可与之比肩者肯定少之又少。
到了那一天,多好啊!
容我解释:《一虎一席谈》,肯定是国内唯一以“谈”国计民生为主旨的电视节目;我是关注国计民生的,便也一直关注此节目。它的“谈”,不是访“谈”,是辩“谈”。而我的关注,从不注意谁的辩才怎样,只注意聆听谁对某事持怎样的观点。并且会一边听一边寻思,他或她为什么持有那种观点?
证明社会有进步了,而国人也又进步了。
若多了,委实也是中国之悲哀。
倒是从某些现场发言的观众口中听到过。他们手中的牌子,往往既为同一辩者举起“赞成”的一面,也会随即举起“反对”的一面。很明显,对于他们,哪一方都不是肯定代表正确的一方,也不是肯定错误的一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话,在他们身上有良好的体现,于是反倒显出听的智性来。而有的辩者,在对方辩者发言时,听得很不耐烦,缺少的也正是那种听的智性。
而一种现象乃是——在官民歧见中,觉得民全错,自己全对的官是不少的。
却很少从辩者口中听到。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a href="#note_7">7</a>——这句话因为是名人的名言,被国人引用的次数已极多了。
写此小文,主要因为我一直是凤凰电视台《一虎一席谈》节目的忠实观众。既不喜欢辩论的场面,却又言是《一虎一席谈》节目的忠实观众,这不自相矛盾吗?
最后要说的是,我绝无意以此文讽刺《一虎一席谈》,恰恰相反,我很感激它使我产生了一些联想。
我不喜欢辩论的场面,很少被辩论的场面所激动。当然,指的是中国式的——我也没经历过外国的辩论场面啊。
但我还是希望从辩者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对方刚才的观点,我觉得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国人的进步。
在我这个电视机前的观众看来,每一场辩论中每一位辩者的思考,其实几乎都有不全面之点。双方的观点组合起来,往往才较为全面。不消说,这也是节目的初衷和主旨。
但我还希望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尤其在国人与国人进行辩论时:“尽管我们是辩论双方,但我仍要说,你刚才的话有一定的合理性……”
看久了,便留意到一种现象——有那辩论者,在对方发言时,表情,不,也可以说是神经太过紧绷。给我的印象是他并非以这样一种态度来听——这可是在讨论国计民生,谁都有调查研究和思考的不全面的方面,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许对方的观点中,也有合理之成分,对我的观点形成补充的价值,那么我可吸收进来,以纠正我之观点的偏颇甚至偏激,使我的考虑更全面些;而大抵是相反的表情——我即“智者”,“智者”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于是对方在他或她(事实上作为该节目的女辩者极少)看来,似乎是目光短浅的“愚者”无疑。他认真地听对方的每一句话,仿佛只为一件事——轮到自己开口时,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一心要将对方驳输辩倒,于是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