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记 第一部 第九章 千齑面(第5 / 14页)
这桃花帐的内部竟有如此之大,从外面可完全看不出来。
这是姚世荷入帐之后的第一个想法。他身侧俱是乌木架子,或高或低,挂满了粗细不一的面条,色泽从雪白逐渐过渡到金黄。木架之中,围着只斗大的青铜鼎,也未见有柴火痕迹,那鼎中的水却兀自沸腾,叫整个帐内都蒸汽弥漫。
他再往前去,只听得头顶一阵咆哮。帐顶的虚空之中,竟有一张猛兽的脸缓缓现形,宽额飞耳,双目如炬。他刚要警戒,却看到它冲自己挤了挤眼睛,接着俯下去,嗅那飘着面香的锅。
她这里正说着,另一个穿翠绿色褙子的婢子却已经掀开了纱帐,从里面接过一只青花的海碗,连同筷子一起端给了范小七,被他惊喜交加地捧在了怀里:“多谢姐姐们!”
如此短的时间,怎么来得及煮熟一碗面条?姚世荷疑窦丛生,却叫人在背上大大咧咧地一拍。
“赢官人!你也来吃面?”
张玉虎端着只大得堪比洗脸木盆的碗,正吸溜着里面的面条。这一拍正好在姚世荷的伤处,他倒吸一口冷气,又不好发作。毫无自觉的张玉虎已经转身吆喝起来:“喂,你!还不赶紧让开,叫赢官人排前头去!”
姚世荷赶紧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又想让我挨训?”
湛蓝的晴空下,夕阳正在缓缓沉向西方。但比夕阳更加耀眼的,是一对火烧云一般金光闪耀的翅膀,以及那翅膀护佑下从郾城中冲出的一队骑兵,他们只有四十个人,却威风凛凛,势不可挡,犹如天神下凡。
为首那人的身后,飘扬着一面“姚”字大旗。
二
金翅鸟的出现扭转了整个战局,金军没了傲因相助,无心再战,又见姚将军亲临,纷纷望风而逃了。
姚世荷清点了战场损失,他作为军中机宜,需得尽快报与父亲知晓。因此他只让随军的医官简单处理了一下脊背上的瘀伤,便兴冲冲地朝帅帐赶去。
他朝碗里望了望:那面条足有腰带粗。
“这便是油泼面?跟你娘的手艺比起来如何?”
张玉虎一张脸笑得都要开出花来,嘴里还含着面条就开始说:“赢官人,你是不知道,油泼面极有讲究,要的就是……最后用热油这么一浇……我这辈子吃过的,除了我娘,再没有人做得恁地道了!”
姚世荷也跟他一起乐了起来,一转头,那穿桃红色褙子的婢女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细长的媚眼里笑意盈盈,朝他行了个万福。
“赢官人,我家掌柜的请您帐内说话。”
直到今日,他父亲仍是住在临时搭建的帅帐当中。不知道让出府邸的郾城太守是否会因此而感到尴尬,从而在写回临安的书信中加上些“目中无人”的评价?姚世荷隐约有些担忧,但他也深知,父亲多年的脾性是不会因此有丝毫更改的。
姚世荷边想边走,帅帐的尖顶已经近在眼前,他却忽然停下了脚步。街道中弥漫着一股温暖的香味,像是面汤,却比面汤更加香甜诱人。
他循着那味道找了过去,一路进了原太守府。太守慷慨地让出了这里,也不好意思立刻便搬回去。一来二去,这里便成为了军队的伙房。如今也不知道是谁在院中搭起了一座半透明的纱帐,其上绣着朵朵桃花,纱帐的缝隙间正飘出缕缕蒸汽。他所闻到的香味正是来自于此。
已经有十多名士卒在院中排队,如今见他来了,纷纷行礼。姚世荷一面回着礼,一面朝前走。但见一对儿双生的婢子立在那纱帐之前,俱是鹅蛋脸,柳叶眉,生得异常讨喜。排在最前面的士卒朝前一步,对那对婢女说道:“姐姐们,小人名叫范小七,乃是蜀地人士。”
穿桃红色褙子的婢女朝帐内侧了侧身,像是听着什么声音,接着便说:“蜀地湿寒,为免面条凉掉,常有小贩将锅炉碗盏一并挑在担子里,沿街叫卖,有客来时立时便能做得,因此叫做担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