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天地外(江河日上) 第4章 临危受命(第3 / 7页)
林寒江从省委组织部出来时,已是华灯初放,天空中依然笼罩着薄薄的雾霾,在光影的上空堆积出一种压抑和虚幻感。他对着雾霾深吸一口气,问自己:“以前都是想躲开雾霾,我怎么从来没想到去挑战它呢?”劝君莫作等闲看,此时他不由得想起李鸿章的这句诗,“好吧,我就用自己的白衬衫去蹚蹚齐江的黑水。”
林寒江头也不回地走进雾霾和灯光交织的世界,也走进了一个未知和凶险的世界。
“我给你一年时间,在环保督察组回头看之前如果有效解决了齐江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把你调去齐江大学,满足你著书育人、钻研学术的愿望。副厅级干部调动,你以为私下和王校长鼓捣就能成了?没有我和黄部长点头,你是去不了的!”陈书记对林寒江伸出右手,要与林寒江击掌立约。
林寒江一阵激动,痛快地与陈书记击掌立下军令状:“陈书记,请您放心,在环保督察组复查之前,我一定会扭转齐江市的生态环境现状,给800万齐江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给全省一个满意的交代。如果我做得不好,不用你免我,我自动辞职!”
林寒江走后,黄义德称赞陈书记会做思想工作,连压带劝,林寒江不仅乖乖就范还浑身带劲地去赴任。陈庭坚摇摇头:“不是我会做思想工作,他的事情还是他自己的内心说了算。”
黄义德有些不理解,陈庭坚说:“我们体制内的人形形色色,做官做人的动力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名望,有的人是为了权力,而林寒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这样的人,心里头藏着一个渴望证实的灵魂。”
“那他为什么还要申请去学校教书,和组织讨价还价?”黄义德有些愠怒。
“我老伴是一个病秧子,每天瓶瓶罐罐泡着,三五天一趟医院,在老家还有几个亲戚照应,没法跟我过来。这样也好,我在这里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黄义德笑着回答。
陈庭坚问黄义德的话,其实就是回答林寒江的答案,林寒江自然明白,他看着黄义德的笑容,有几分同情,也有几分敬佩。
陈庭坚又说:“前几天我去一个县里考察,很多人在汇报材料时都夸自己‘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就在想,我们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地去学了,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去践行了学习的知识?我记得前几年有一本书《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里面就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张嘴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是我们真的学习了吗?这个现象推而广之,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多是挂在嘴上,行动上还是一个矮子。”陈庭坚的话让对面的林寒江脸色有些不自然。
陈书记继续说:“齐江市的问题,无论是谁在课堂上讲、在文章里写,都是可以的,但是问题就摆在那里,谁来解决?我们这些人就是要解决问题的,要以问题为导向,不能回避问题。寒江同志,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齐江市对你来说、对我们全省来说,都是一张刻不容缓的考卷啊!”
林寒江后背的汗水已经偷偷淌成小河,鬓角也已湿了。他知道陈庭坚这话虽然是有感而发,主要目标还是他,他去齐江市赴任的命运已经不可更改。这些大领导太擅长通读人心,太会做思想工作了。
陈庭坚冲他摆摆手:“不能这么非黑即白地评价一个干部,林寒江这种自视清高、渴望证实自己的人,并不是把仕途作为唯一追求,让他去教书育人他会努力做最出色的老师,让他去烤羊肉串他能当名满天下的厨子,他骨子里有一种古代士人的清高傲气,把证明自己看得比名利更重要,这样的人敢认错但是绝不低头,我坚持用他就是用这股劲儿!”
黄义德笑道:“没想到陈书记和他只详谈一次,就这么了解他。”
陈书记起身向外走去,说:“你们组织部选人用人是最难的工作,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只看测评票和考核数据是很难真正识别一个人的。人和空气水土一样,都是自然资源的一分子。水土能被污染,人也能被污染;治污重要,治人也是一样!”
黄义德连连点头:“希望林寒江这股清流,能将齐江市的污泥冲刷干净。”
提到困境中的齐江市,陈书记面色立刻阴沉下来:“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一个城市,我们不仅要给林寒江支持,更要相信和依靠齐江市的广大同志们。林寒江这个人,能成大事,也能犯大错,你们要盯紧他。”
屋子里一阵静默,陈、黄二人都注视着林寒江,等着他表态。林寒江低头沉思一会儿,猛然抬起头,直视陈庭坚:“请组织放心,我林寒江同意去齐江市,把我的所学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既然事情不可更改,不如索性悍然冲锋,这是林寒江深藏在骨子里的血性。
“早就该是这样的态度嘛!”陈庭坚右掌在沙发扶手上用力一拍,说,“老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来不缺研究理论和研究技术的人才,但是缺少‘知行合一’的实践者和执行者,你林寒江为什么不能去实践一下呢?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你林寒江有没有胆量和勇气把齐江市作为自己的讲台和试卷,把你的研究课题交给800万齐江人民来阅卷评分?”
陈书记的话让林寒江心中一阵激荡,以天地为试卷,以民生为考题,这是林寒江以前从没想过的大境界,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激动,腾地站起来,道:“对不起,书记、部长,你们批评得对,是我林寒江执迷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家庭得失的小道之中,没有认识到‘知行合一’‘学为民用、学为天下用’的大道,我向两位领导承认错误,我明天就去齐江市报到!”
陈书记冲组织部部长微微一笑,站起来握住林寒江的手:“组织部看重的是你的专业知识,而我看重的是你敢做、敢扛、敢认错!既然你敢于去闯这个地雷阵,我也不能太不近人情,我们做一个约定如何?”
“什么约定?”林寒江一时没明白,以为陈书记又要给他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