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天地外(江河日上) 第11章 追杀(第1 / 6页)
郝仁敬向林寒江汇报了第三方团队的工作方案,先由周成功带领环保专家团队去湖北宜昌市学习沿江治污工作经验,等专家团队回来后立即开展工作。
林寒江叮嘱他:“关键是制定完善工作的流程、标准和规则,我们要用标准和规则推动工作前进,也要用标准和规则保护工作的人。这项工作一旦实施起来,即便是制定规则的人也不能更改。我们处在人情网络之中,只能用这个规则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
此时的张小志正驾车返回凤山县途中,电话突然响起,他接通电话:“姐,有什么吩咐?”
一个略带甜媚的声音传出来:“亲爱的弟弟,你在电视上的表现太帅了,比那些小鲜肉强多了!”
“表现好有什么用?还不是得老老实实回小县城当我的小警察?”
“哎呀,弟弟,你别着急,你的事我已经给你办了。我和赵驰说了好几遍了,他敢不答应?你就等好消息吧。”
“那需要我怎么感谢姐姐呢?”
金波来到公安局痕迹检验中心,王武自杀现场那张轮胎痕迹照片的结果出来了。技术人员向金波解释,由于现场未能妥善保护,没有对实际痕迹进行取模,只能通过放大照片中的轮胎花纹进行比对。经过分析,照片中的轮胎痕迹很可能是来自国外进口的迈巴赫,概率约有90%。金波问能不能准确看出是哪一款车型,技术人员有些为难,说照片中的痕迹太模糊了,实在无法准确判断。
“这种天价进口豪车,整个齐江市不会超过10台,老子查得起!”金波发狠了,命令部下去交警支队把全市的迈巴赫逐个排查一遍,看看王武出事的那天早晨这些车都在什么位置。
墙上电视正播放对凤山金矿违规填埋案件的报道,齐江电视台的记者神通广大,竟然采访到了举报者张小志。张小志在采访中畅所欲言,完全没打算藏着掖着,言语和神态中充满了一种挑战的骄傲,似乎在向那些污染环境的人宣战。他说:“我曾经是一名刑警,在我的眼里,破坏环境等同于杀人越货,找出真相是我恪守的信仰!”
电视台记者很会煽情,问张小志:“张警官,很多环保志愿者把你视为守护齐江的城市英雄,请问你敢于向污染挑战的动力来自哪里?”
张小志目光坚定,仿佛千万观众正在他面前屏息聆听:“我要保护这个城市的清白,也要讨回自己的清白。我的动力就是我坚信终有一天我会重回刑警队!”
电话那端传来一阵娇笑:“你还好意思和我说谢谢?明天你来我这里一趟吧,我们面谈……”
心领神会的张小志吹着口哨,脚下使劲把油门踩到底,车子几乎飞了起来。
郝仁敬骨子里是一头老黄牛,虽然没有了犄角,但依然是一头老老实实干活的老黄牛。他和林寒江发完牢骚,闹了两天情绪,还是主动自觉地把工作捡起来了。林寒江让他牵头组织环保监测站和水利等相关部门,成立齐江水质检测领导小组,聘请几名齐江市的环保专家组成一个第三方团队,耿正作为齐江市的环保名人也在其中,由第三方团队对齐江水质进行综合检测。依据上次的工作方案,水质检测结果将作为一道红线,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关停或搬迁。同时,通过招标平台向社会公开招标建设污水处理厂,准备封死齐江沿岸的排污口,彻底解决污水直排入江的问题。
这项工作在齐江市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全市关注的焦点。郝仁敬那里接到了不少说情的电话,他去找林寒江汇报工作,人还没进屋电话就响了,只能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地敷衍对方:“对不起啊,这个检测数据出来以后,要上报市政府,还要向社会公布的,你就别难为我了,我做不了主啊。”
听了郝仁敬的话,林寒江和郝仁敬对视苦笑,这几天林寒江也接到很多说情的电话,甚至还有过去的老领导。
金波站在电视机前看完这段采访,向身边的警察摇头叹息:“我理解这小子重回刑警队的想法,但是通过举报立功的方式,我有点接受不了。”
旁边的警察说:“金局,听说张小志已经写了好几封调回刑警队的申请,都在赵局那里堆着呢。”
“人事调动那是赵局的事了,我不过问。”金波又叹一口气转身离开,仿佛有点惋惜,却不知是为谁惋惜。
原来三年前,初出茅庐的张小志在市公安局刑警队工作,是金波的手下。有一次两个盗窃电动车的小蟊贼被张小志当场抓捕,结果小蟊贼趁张小志不注意,从二楼跳下去,其中一人右脚跟腱断裂,另一人胳膊骨折。后来这两人被送到医院治疗时,竟然找来晚报记者和律师到医院采访,诬陷张小志在执法时殴打他们,他俩是为了躲避殴打才被迫跳楼的,二人甚至将张小志告上了法庭。当时这个案子在全市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好多人对警察执法行为的讨论,有人在网络上质疑张小志执法时为什么没有摄像。在法庭上,张小志为自己苦苦辩解,请求那些坐而论道的大老爷多从实际情况想一想,他黑灯瞎火撵出去一两里地,上哪里找摄像?身上佩戴着执法记录仪的同事在另一个方向堵截没赶过来,难不成还要等人聚齐了才能去抓盗窃犯?他独自一人与两个犯罪嫌疑人搏斗,搏斗的伤痕反而成了殴打别人的罪证?但是,对方律师死死咬住张小志打人的证据,声称自己的当事人就是不堪殴打被迫跳楼的。最后这场官司张小志输了,公安局赔偿对方医药费,张小志被记过一次,被调离刑警队下派到凤山县某派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