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城里的月光(我的青春遇见你) >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那时他们最喜欢坐靠窗的台子,视野好,吃起来也香。陈也咪一口黄酒,吃一口猪头肉,再看一眼李招娣——李招娣油光光的嘴,瞥到他在看她,便朝他白一眼,继续吃。她胃口很好,一大半的菜都是被她吃掉的。男人吃菜比不上女人,女人饭吃得不多,把菜当饭吃。吃完了,她把筷子一扔,往后一靠,摸着肚子说,好饱好饱。再结结实实地打两个饱嗝。周围的人都朝她看,陈也晓得他们心里肯定在想——这个女人好看是好看,就是粗了点。

陈也想到这里忍不住一笑,接着,又叹了口气。

十分钟后,他进了小区,走到楼下,抬头往上看。家里客厅的灯亮着,李招娣还没有睡觉。陈也看看表,已经十点半了。他正要上楼,犹豫着又停下来。

陈也从口袋里摸出烟,点上火,抽了一口。他站着,一边抽,一边思考。很快一支烟便抽完了。他又摸出一支,点上。

抽完第五支烟的时候,陈也不再拿烟了。他先是怔怔的,随即骂了声“他妈的”,把地上的烟屁股踩了踩,上楼了。

栏杆边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小贩向他们兜售一枝枝的玫瑰花。有些男的不好意思,便买下来。价钱比花店要贵很多。然后像电影里那样,含情脉脉地交给女的。陈也想,中国人也开始流行送花了。幸亏自己谈恋爱谈得早,否则买花又是一笔开销。其实买花有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实惠,还不如买点吃的。

不过,陈也想,就算放到现在谈恋爱,李招娣也不一定喜欢花。她在这方面和陈也是一致的,比较实惠,宁可多买几瓶椰奶喝养颜,或是多买几套化妆品。化妆品和花比起来,陈也觉得还是化妆品好,至少能涂在脸上美一美。不像花,放几天就谢了。没意思。

陈也走到轮渡口,刚好一辆船到。他快步上船,抢了个船头的座位。

船开了。夜里的风特别冷,刮在脸上生疼生疼。陈也把大衣紧了紧,低下头,往脖子里哈气。船头有好几个人都回舱里了,只有他还稳稳坐着。朝远处看,浦东这两年的灯光也亮了许多,不像过去,一到晚上便黑漆漆的。

下了船,陈也不想坐车,便还是走路。沿着浦东大道直走。浦东到底是浦东,一出轮渡口,便荒凉了许多。路上看不见几个人。陈也想,过几年应该会好些。

陈也打开门,见李招娣在客厅里收拾东西。她把一个大皮箱放在地上,旁边是一堆衣服。她一件件地叠,再把衣服塞进皮箱里。陈也记得这个大皮箱是结婚时买的,一直没用过,放在壁橱里。现在拿出来,还是很新的样子。

李招娣听见陈也开门的声音,也不回头,使劲把最后一件衣服塞进皮箱。鼓鼓囊囊地,她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盖上。她说:“我是个要面子的人,等人家赶就没意思了,我先把冬天的衣服整理好,拿回去,过两天再来拿天热的衣服。还有我的鞋子、化妆品、瓶瓶罐罐——东西太多了,一次拿不完,看样子总得分个三五次——房间里那套音响和家具是结婚时我买的,我拿不回去,就送给你了。你给我买的那些首饰,我不会带走的,放在抽屉里,你送给你将来的老婆吧——”

李招娣说到这里,停了停,打了个哈欠。

“我有点困了。我要睡觉了——我再睡最后一晚,明天就走。”

她说着朝卧室里走。陈也说:“等等。”

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上,起重机轰隆隆地响,不晓得造什么,地基都打好了。报上说要把陆家嘴建设成金融中心。那么这附近应该都是银行,证券公司才对。陈也看过杂志上的构想蓝图——一幢幢大厦,高耸入云,旁边是绿地。将来还要造地铁。啧啧,真是不得了。

陈也看着看着,忽然想到以前这里是浦东公园。他过去的家也在不远,花园石桥路。现在全变成工地了。陈也和李招娣第一次见面,便是在浦东公园。那天,陈也拿着《新民晚报》,等了李招娣足足半个多小时。因为李招娣的鞋跟断了,不好走路。她把鞋跟扔进草丛里,又让陈也把鞋跟捡回来。

陈也盯着工地看了一会儿,想找出当初是在哪个位置,可隔了这么久,他实在是记不清了。那时的李招娣,比现在要年轻一点,也要凌厉一点。她晓得自己长得漂亮,就老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狠三狠四的。其实再想想,她也不是故意这样,她的性格就是马大哈一个,不大为人家着想。结婚后,她也改变了不少。陈也记得,谈恋爱那阵,她说自己什么也不会做,将来洗衣做饭都要陈也全包。可现在,她下了班便去买菜,回到家再烧。她从不晓得要把菜沥干再下油锅,菜举得老高,像投炸弹那样扔进油锅。天热的时候,手臂上常常能看到一个个泡。她晾衣服的样子依然是那么惊险,每个月总有一两次会把竹竿落到楼下。有一次差点砸到一个小孩的头,小孩妈妈发疯似的冲上来与她理论,幸好那天陈也也在家,说了半天好话才罢休。李招娣嘟着嘴在旁边一声不吭,等女人走了,翻来覆去地说:我又不是存心的,又不是存心的——

陈也叹了口气。继续走。

他走到一个小饭店,已经打烊了——过去他和李招娣常来这里吃饭,叫一个老鸭煲、一个芙蓉鸡片、一个三鲜锅巴、一个猪头肉。菜的味道蛮好。早几年这儿生意也算可以,现在不行了,周围开了好几家大饭店,“张生记”、“小南国”、“沈家花园”——这里便渐渐冷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