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苗初显(第1 / 2页)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他知道摄政王就是有心想整出点事情来,也没有可以撬动他与阿蒙达联手的筹码。
随着拓跋正手中的密函打开,众臣们看到了他们的君王面上比哭还难看的脸色。
昨夜他们议事后,阿蒙达已亲自去四大城门守备处巡察,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可以说现今朝堂之上的这一份急报,打了阿蒙达一个措手不及。
重臣们全都翘首以盼,希望早点知道这份急报的内容。至从大魏国派出和亲公主以后,近期来边境上平安无事。却不知还会有何事令南门守备以急件方式传回宫中。
赵尚书对上火翊询问的目光,轻轻的摇了摇头,火翊明白了赵尚书想要传达的意思,军部里之前也并没有接到过任何将士抗议有苛刻将士军饷之事。
拓跋长一字一字的念出被急送进宫的密函。
“秋日近了,离冬季已不远,日益寒冷的天气侵入守城的将士体内,令军队中已有多人病倒,兄弟们平日里的伙食更是只见绿叶不见荤腥,将士们日夜守护着大邑城的安危,怎能被如此对待。臣等百人为昌邑国的全体将士请愿,恳请君王善待保家卫国的将士们。”
“南门守备信中还道:将士们已出现军心不稳的情绪,直道国家不顾将士死活,集体抗议。”
拓跋正虽然将大权交与拓跋长,可是长年的上位者的历练,也让他自有一股君王的威仪。他怒火源于怎么大邑城内闹出这些烦心之事,令他不能早早的退朝。他都答应了源美人,早早回去的。
拓跋长念完,众臣哗声一片,各种议论之声不绝于耳。有不信的,有指责将士挟制民意,狮子大开口。
拓跋正欠了欠身,让自己的坐得更加的舒服些,才缓缓的打开手中的急报。
“火将军,虽说你主外,阿蒙达主内,可是阿蒙达也是属于你的管辖范围。”摄政王朝火翊发难,他停顿片刻再道:“若是边境有敌军压阵,倒也说得过去,可是近日里边境相安无事,你的重点任务不是应该放于京城里的守备及布防之上吗?为何还出现这等将士集体请愿之事。”
传令官将手中的密函递与了德福公公。再由德福公公传于拓跋正。
摄政王怒视着火翊,说出了他的想法后,又掉头看向拓跋正道:“君王,臣弟认为火翊近日来家中杂事较多,眼见着还是分术乏术了,臣弟认为:可以暂时由臣弟为火翊分忧,待火翊处理完他的后宅之事,有时间来打理京城里的布防时,臣弟再让位好了。”
负责传递消息入殿的传令官双手高举着一封密函,快步走入大殿内:“君王,臣接到急报。是南门守备派信鸽送入宫来的。”
拓跋正说完,怒吼一声,将手中的密函投向拓跋长方向:“皇弟你看看,你是怎么统筹安排各处军费的安置的。”
火翊与赵尚书在空中相互交换了几个眼神,他们都没有料到千防万防着摄政王一伙,却没有料到竟然会是后院失火,火苗会从他们的最赖于信任的内部自己人中燃起。
“胡闹,难道国库里日日拨出的银两,不是用于补贴将士们的军响吗?怎么还会出现百人请愿,指责朕亏待了守城的将士。”
整个昌邑城中,除了摄政王手中握有二个大队的护国军以外,整个边境的上百万大军,都听令于火翊,而大邑城中的共有的八个大队护国军,全都在阿蒙达手中,这也是火翊不屑于摄政王背后做些小动作的原因。
这一变化,令重臣们大都心生不安,都急盼着拓跋正快些说出密函里所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