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 第十二章 卓文君(第2 / 7页)
在烛光的照射下,南衙始终恍如白昼,蜡油不住地流下,凝固在烛台之上。顾千帆去钱塘的这段日子里,皇城司积压了不少待处理的公务,因此等顾千帆走出南衙正堂时,月已上中天。忽然,他耳动一朵,厉声道:“谁?”
顾千帆抽出那张被藏在最下面条陈看了看,语气冰冷地问:“宫观官?”
“是,您的话,我一定记在心上。”顾千帆明显流露出了在萧钦言面前从未展现的孺慕之情,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说,“对了,这次江南查到的东西千帆已经整理出来,正好交给您。”
然而此时陈廉却盯着铜壶在发呆,嘴里喃喃:“快点快点,放衙放衙。”待顾千帆一敲桌子,陈廉才猛然省起:“啊,我在!”
看顾千帆较从前有几分清减,齐牧眼神中流露出关切之色,问道:“伤在哪里?好了几分?弄得这么晚,可是为了和大理寺那边交割郑青田的案子?事情是做不完的,身子才最重要,你得自己善加珍摄,别仗着年轻就不当一回事。若是伤了本原,叫我如何得对得起故去的顾侍郎?”
“怎么老是魂不守舍的?”顾千帆眉心微蹙,他适才就察觉陈廉今天状态不对,只是没有多问。
齐牧摆摆手,不让顾千帆再说下去:“老夫向来视你如子侄一般,知道你这回受伤不轻,已经是急得不得了,哪还能等得到三日之后?放心,我让人都探察过了,整个南衙就只有你一人留在这里挑灯夜战。”
顾千帆在听到“活阎罗”三个字的时候,表情微变。齐牧敏感地察觉出顾千帆的情绪变化,安抚道:“这名声是太不好听,可为了朝廷、为了我大宋,些许虚名又算得了什么呢?”
孙三娘战战兢兢地写了几笔,不太好意思地问:“这样成吗?”
齐牧知道顾千帆对这一处理不满,劝道:“别灰心,老夫当初就跟你说过,既然选择了隐清为浊这条路,就得耐得住寂寞。你年少英才,难得的是二甲出身,文武双全。当初安排你转武职进皇城司,确是有些委屈了。可我们清流要想对付朝中萧钦言这媚上欺下的五鬼之辈,就不得不往皇城司这个探查侦辑的利器里埋钉子。这些年你也的确没有辜负我当初的期望,雷敬至今也不会想到,他手下的活阎罗,就是我们清流布下的暗桩!”
赵盼儿看着圆圆钝钝的“赵记茶坊”四字,不禁嫣然一笑:“天然无琢,大巧不工!咱们的茶坊,就此开张啦!”
顾千帆心下一阵失望,但仍然应道:“全听您的安排。”
陈廉忙打起精神,干笑着挠了挠后脑勺:“没什么啊。我平常不都这样吗?”
“齐世叔?”顾千帆忙拱手为礼,“怎敢劳您大驾?千帆原本想按约定的日子前去拜见……”
“一定有事。”顾千帆愈发狐疑,审视地看着陈廉,“我这几日在司里分不开身,叫你查的欧阳旭的事呢?”
一紫袍长须、举止儒雅的中年官员从暗处现身,他正是朝中清流的代表——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齐牧。按说朝中清流绝不会和颜悦色地与皇城司中人说话,可齐牧却颇为慈爱地看着顾千帆说:“听说你回京了,老夫索性就趁着夜深人静来瞧瞧你。”
“我都写好条陈了的啊!”陈廉眼神飘忽,心虚地指着顾千帆一叠卷册最下面的地方,“喏,就在那里。”
次日一早,孙三娘写的那几个字已经被刻在一张天然的木板上,悬上了门楣。赵盼儿在门口招呼着客人:“新开张贱卖五成,您进来坐坐,尝尝味道好不好,不好吃不要钱。”孙三娘把写有“不好吃不要钱”的牌子挂在树上,引来了百姓们的围观。不一会儿,茶坊内就坐满了客人。
“不错,朝廷幸得有你为臣,老夫幸得有你为侄啊!”齐牧看完证据之后,并没有像顾千帆想象中那般欣喜,他话锋一转,“可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雷敬服侍了官家三十多年,圣眷尚可,情分犹在。此次郑青田的案子,官家已经处置了不少人,应该不想再行扩大了。如果此时把雷敬抖出来,未必能一击中,所以不如留待他日。”
茶坊中悬着各色水牌,座中人头涌动,赵盼儿拿着银瓶,给诸位客官表演了她的看家本领“银龙入海”,只见她一个优美地背身,银瓶中的沸水如银箭一般射入客人面前的茶碗中,那茶粉立刻上下翻滚。众茶客被她的神技所撼,纷纷鼓掌。到了最后,客人们纷纷发出了“江南的茶坊茶好喝、果子好吃、人更美,果真和东京不一样”的感慨。
顾千帆带着齐牧走进衙内,他按开一个密格,拿出一个匣子,郑重地递了过去:“雷敬与江南官场勾结的证据都在里面,凭着它们,您定能将雷敬拉下马。”
与此同时,南衙却是一片寂静,连滴漏的声音都清晰可闻。正在伏案办公顾千帆将一份写好的公文递给陈廉:“把这份公文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