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1 / 2页)
推荐小说:
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是青春这座小旅馆里的常客。
可也只有在旅馆彻底结束营业的未来,我们才有勇气承认这件事。
书上这句话,来自一个你不知道的陌生的我,是我离你最近的一次。
那时的祁琪侧面向欢尔探听消息——他们一个院住着,早晨又一起上学,女伴一定知道。
好友很快给答复,“宋丛那本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你下次直接问嘛,他又不是外人肯定告诉你。”
宋丛伸手,“给我一张。”
供应者懒洋洋将整册报纸往旁边一堆,宋丛随意拿张把书包好。
心急火燎补完作业,欢尔轻手轻脚把书拿到课桌上,怕被人看见迅速翻开书皮压到底下,提笔开始给未知的读者留言。
班长催得急,一时半会想不出优美句子,她写到:
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希望你和我一样从中获得乐趣。
欢尔以为祁琪同其他人一样只是在关注“年级第一”——他用什么辅导册,他笔记上写了什么,他会看什么样的课外书,宋丛的一举一动都是好学生行为规范,而好友只是不太好意思表现其实自己也很看重名次迫切地想要追赶先进生。
报刊阅览室单独腾出来做这次活动,祁琪于开放当日去找了两圈都没看到。她猜测或许有人抢先一步恰好拿到这一本,打算过几天再去找一遍。
17,你好陌生人2
很久之后当祁琪想起这次图书漂流,她忽而产生疑问:在高中那样紧张繁忙的日子里,学校怎就确定大家一定会去找书看书呢?
疑问产生的同时她便想到答案。
会参加的,一定会。
不是寻书,而是千方百计探听那个人拿出哪一本,而后马不停蹄在书海中准确找到试图借助这个入口了解献书人的所思所念所爱。最后的最后,冥思苦想琢磨出与之匹配的句子,庄重而小心地写在上一行文字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