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 / 3页)
<h3 class="center h3 ttop">一</h3>
发报人处,信子只写了“MANO”。小寺夫人应该不会知道,在佐贺县电报局发电报的这个“MANO”到底是谁。
“文章不怎么好啊。文体太陈旧了。”看完后,下坂发表了他的读后感,脸上露着冷漠的表情。
下坂一夫曾将芥川龙之介遗书中那句“一种莫名的不安”用在小寺康司的身上,难道小寺康司真的是因为惧怕新兴文学的兴起而在苦恼吗?信子不看文学杂志,不知道新兴文学到底是什么样子,但如果说下坂一夫写的那些东西有新兴文学的影子的话,她觉得小寺康司根本就用不着担心和害怕。仅凭那六张稿纸上的文字,就足以下这个结论。
下坂一夫身穿汽车旅馆里的和服单衣坐在床上,浏览便签上信子从那六张稿纸上抄录下来的文字。
那天从汽车旅馆里出来之前,下坂一夫不耐烦地将那几张抄件从床头柜上抓起来,塞进了上衣口袋,看他将那些文字批得一钱不值的样子,估计是准备将抄件给同人杂志的伙伴看,来嘲笑小寺康司吧。
海滩边仍保留着成片的松树林,翻滚的浪涛不时拍打着几处陡峭绝壁。汽车旅馆就在这松树林中,竖着一块大大的花哨招牌。在海湾对面的深处,有一座极像富士山的圆锥形山丘。
信子和下坂并肩坐在床上。她注意到自己身上的和服单衣已满是皱褶,便拢了拢前襟,整了下衣服,又伸手捋了捋乱作一团的秀发。衣服平摊在她圆滑的膝盖处,像被熨烫过的一样,没有一点皱褶。
小寺康司自昭和三十二年起开始发表小说,文风清新,作为青年作家而备受瞩目。昭和三十六年荣获×××文学奖,之后步入文坛,成为实力派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自我体验为主要题材,表达了现代人内心的不安,其表现手法轻松潇洒而又含着一丝忧郁,广受文坛好评,同时对晚辈作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遗体告别仪式将于三月五日下午二时,于其邸宅大田区田园调布×××举行。由其夫人智子女士主持葬礼。
“怎么会呢?他的确长着一副小说家的模样。一头乱糟糟的干枯头发,脸色苍白,脸颊瘦瘦的,只有眼睛里闪烁着神经质的光芒。”信子觉得那人不可能是冒牌货。
心肌梗塞。
当时的他露出满脸的难以置信。
小寺康司完蛋了,还在写这种陈词滥调。这说明他的没落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汽车旅馆位于唐津与福冈之间的某海岸小镇上。远在奈良时代,这里曾是遣唐使的船只躲避季风的泊港,如今已缩小成了渔民集聚地,感觉像博多的郊外。
信子似乎还能听到下坂如此说话的声音。
在某个汽车旅馆内,真野信子将她从小寺康司那六页稿纸上抄录下来的文章交给了下坂一夫。
信子按报纸上刊登的小寺康司家的地址,给逝者的夫人发去了唁电。电文是照邮电局里的样本写的,不过信子的电文在为逝者祈求冥福的同时,也包含了她谢罪的心情。因为她不仅擅自抄录了那六页稿纸上的文字,还将它给了别人,让它被人用作嘲笑的材料,信子觉得十分愧疚。
原来那人的心脏不好啊?信子回想起小寺康司那消瘦憔悴的脸庞。
“小寺康司?真的?”他半信半疑地问道,“那家伙不会是假冒的吧?”
毫无光泽的苍白皮肤,深陷的眼窝,消瘦的脸颊,尖尖的下颏,还有文弱的举止,这一切都是因为心脏不好的缘故啊?
下坂知道小寺康司的大名。当他从信子口中听说小寺康司在千鸟旅馆逗留了十天,不禁将眼睛瞪得溜圆。
难道是小说创作的辛劳让心脏受累,最终将他逼死的吗?小寺康司住在这旅馆时那张愁眉不展的脸在信子的眼前鲜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