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 / 3页)
下坂一夫首先拿起《文艺界》,翻到最后几页。因为他心中暗暗怀着一个小小的期待。
景子从东京来博多,最初就是来投奔她这位姨妈的。后来,她觉得总不能老这样在姨妈家里吃白饭,在乡下又没什么事情可做,于是就去了博多的一家小公司上了几天班,随后又去了酒吧挣钱。
七磅铅字的“同人杂志评论”栏目共有三段,黑体字的《海峡文学》一下就跳进了他的眼帘。
不想要那个店面的真正理由,下坂对谁都不能说。
我所居住的针江,与唐津不分上下,海边的风景也十分壮丽。两地都临海,唐津有玄界滩,针江则有响滩,景致各有千秋。来针江可以乘国铁在赤间站或海老津站下车,那里有公交巴士直达针江。所以,一定请各位来此观光旅游!
要说理由,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房东住在赤间。要将店面重新装修成陶器店的格局,必须取得房东的同意。听中介讲,那个房东似乎比较顽固,因此去一次估计还不行,得去好多次。再说,房东有可能要涨价。这么多事,去两三次肯定解决不了。
目前我在高中执教,同时在神社兼职,该神社叫织幡神社,而这个神社也与唐津有缘。该神社祭奠的神明是织幡媛尊神,有很多人认为这位织幡媛尊神是一位掌管纺织的女神,其实不然,织幡媛乃是神功皇后的别名。唐津也与神功皇后有着深厚的因缘,神功皇后就是在这附近扬帆出航,踏上远征三韩的征途的。大家知道,唐津的前面有一个名叫深江的地方,传说当时神功皇后正怀着应神天皇,她将石块绑在腰间,祈念在凯旋之后再临盆生产。这便是“皇子产石”的传说。这传说就发生在离唐津很近的深江,这更加说明了景子和一夫的结合,是极为可喜可贺的一段良缘。
倒霉的是,房东偏偏住在赤间,离“那个地方”太近了。
那中介听了,一脸的茫然。
下坂一夫拉着她的手往山坡上爬。头顶烈日高照,脚下是升腾着热气的草丛。再往上爬一点,杂树林就更为茂密了,里面相当昏暗,很阴凉。这里是个避人耳目的佳所,干什么都不会被人看到。
景子听下坂一夫谈起此事,也说道:“太可惜了。这么好的店面你怎么就回绝了呢?能再去问一下吗?”
“啊?在这地方吗?”当时信子满脸通红地问。
自从听说有这么个店面要转让的事,景子也暗地里踩点去那个店面转过两三次。她对那家店面十分满意。
今天,我是第一次看到唐津海岸的风景,其壮丽的景色让我感到十分激动。然而,更使我感动的,是这唐津的海水会流向我所居住的针江的洋面。众所周知,对马暖流由西向东流经九州北部。因此,景子与一夫的姻缘绝非偶然,而是如同这对马暖流一样,是冥冥之中早已决定的。看到唐津这美丽的海岸线,我更感到他们的结合是命运潮流中的佳缘。
话虽如此,下坂一夫的日子也不全是在愁苦中度过。
景子的姨夫长得很瘦,从外表上看,比实际年龄要更显老一些。脸被海风吹得黑黑的,头发全白了。他在婚礼上致贺词道:
十月上旬,他去书店看了看刚到的文学杂志。福冈是个大城市,读书人也多,不像唐津那种小地方,这里的书店多,每种文学杂志都有二十来本。
景子的姨妈对下坂一夫所说的自己“力不从心,没有好好地照顾景子”,其实就是指这个。由于她丈夫既是高中的语文老师又是神社的神主,却不能照顾好侄女,让她去酒吧上班,她觉得内心惭愧。所以现在侄女和唐津市陶器店家的儿子结婚,她自然感到十分高兴。
他记得织幡神社这个名字。不是听到的,而是看到的。那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已经回绝了,还有什么好问的。”
然而,下坂一夫在听姨夫的贺词时,并没有像身边的宾客们一样笑逐颜开,因为他猛地想起了一件令他心惊胆战的往事。
“真是太可惜了。你干吗不要那个店面?”
姨夫不仅在婚礼致词时邀请大家去针江游玩,还跟姨妈多次邀请下坂一夫和景子一起去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