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错位(交错的场景) > 第七章

第七章(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h3 class="center h3 ttop">一</h3>

他又补充说,等明后年安定下来好好计划再去。这时,景子的肚子已经相当大了。

原来他打算在结婚的同时到博多的商业街上开一家下坂陶器店的分店,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店面,而且他妻子的肚子也在一天天变大,于是他决定先借公寓安顿下来,再考虑开店的事。

下坂一夫已经迁至福冈市定居了。这位原大学教授、文化人联盟会会长提议集合同仁举行晚秋一日游,同时也为下坂一夫的作品得到《文艺界》的好评祝贺一下。计划是租两辆巴士乘至北九州的响滩海岸边,感受自然,释放心情。

却说此时,下坂一夫已经与博多的女人结婚了。他从父亲那里搬出来后,在福冈市内租了一套公寓,和新婚的妻子一起过起了小日子。

不过,其他同人杂志的成员中也有人对此颇有微词。有人就认为,这只不过是被一本文学杂志的“同人杂志评论”点评了几句而已,却搞得像得了什么文学奖一样,真可笑。再说了,引用的文章,也并不像评论者说得那么好。不知一贯严格的评论家A先生这次是怎么了,是手下留情,还是看走眼了?不过,同人杂志成员间的竞争意识强,他们往往会对别人的成功产生嫉妒。

那时的阳光还带着残暑的余劲,格外强烈,搜查一课课长家里的盆栽菊花,连花蕾都尚未形成。

景子的姨夫家曾是当地的渔霸,祖祖辈辈都从事渔业,但随着渔港的衰落和萧条,他家也渐渐脱离了本行,现在仅拥有一片不太大的山林。姨夫是当地一所高中的语文教师,同时兼任神社的神主。他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在上大学期间,跟景子的姨妈结了婚。

同人杂志的小说中,有时会出现一两处特别出色的场景描写,就像一个个闪光点,吸引着我们这些评论者的眼球。如同阳光照耀下的河面,只有被照到的地方才会发出令人目眩的光彩。这是整部作品中令人瞩目的亮点,有时,这部分的水平甚至远远超过其他作品。一般来说,作者特别感兴趣的部分、特别希望倾诉表达的部分、一气呵成的部分,即所谓特别想“展示”的部分,都会写得比较好。于是作品中的其他部分,也会因该部分格外突出,而与之产生巨大的落差,甚至水平有时还不及亮点部分的一半。作为一个极为典型的实例,本月,我们选出《海峡文学》(秋季号*唐津市)中,下坂一夫所著的《野草》的部分内容。就其内容而言,该作品极为普通,甚至可以说尚未达到一般的水准。然而,其中有六页左右的文字却十分出色。在此,请允许我们省略其内容梗概,直接引用该部分的文字……

“景子今后就拜托您了。她能有这样的好姻缘,我们也就放心了。我们是力不从心,没能好好照顾景子。现在她能嫁到你们这样的好人家,我们真是打心底里为她高兴啊。”当时,景子的姨妈曾热泪盈眶地一再向下坂一夫表示感谢。

世事难料啊。下坂一夫那么怕去针江,结果还是非去不可。不过,他不是去拜访妻子的姨妈和姨夫,只是要经过那里的海岸而已。

他们在唐津市举办婚礼时,景子的姨妈和姨夫也赶来出席了。下坂一夫在那时第一次见到他们。

然而,在原大学教授——“盟主”的盛威之下,还是组织了会员的海边之游。下坂一夫听说这次活动有多半原因是为了祝贺自己,也就不能不参加了。而且巴士只是经过响滩海岸边,下车吃午饭的地方也在别处,他觉得用不着太担心。

那是发生在九月中旬,四国地区某县警搜查一课课长躺在自家地板上一边享受着秋日阳光,一边翻看《文艺界》之前一个月的事情。

出发前,景子听了行车路线后说道:“不是正好凑巧吗?既然路过针江,可以顺便看望一下姨妈姨夫。他们肯定会很高兴的。”

与同一情节脉络相关的两起事件,正沿着时间的先后,平行展开。

但一夫断然回绝道:“巴士只是路过针江而已啊。这次是集体活动,我一个人自说自话跑开,不是给大家添麻烦吗?”

事情是这样的。

景子很想去一趟博多以东一个叫针江的面朝响滩的小渔村,因为她姨妈的家就在那里,她想去那里看望一下姨妈和姨夫。

福冈市有一位懂文学的老文化人,此人曾是大学里教德国文学的教授。现在虽然退休在家,但他与处于文坛中心的著名作家交往甚密。那些作家们的随笔或交友录中也经常出现这位老教授的大名。他被推举为福冈市的筑紫文化人联盟的会长。因此,不仅是福冈市,就连整个九州的文学同人杂志的主编们也对这位原大学教授十分敬重。

下坂一夫的妻子原先在博多的酒吧上班,名叫景子。

下坂一夫发表在《海峡文学》的小说受到了《文艺界》“同人杂志评论”栏目的赞赏,并且受表扬的六页内容还被引用了。这在九州搞文学同人杂志的同好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因为在《文艺界》上点评该文章的A先生,是当代一流的评论家,以辛辣尖刻著称。能得到他的赞赏,并且《文艺界》还破例在有限的版面里引用了那六页内容,这在文学圈子中刮起一阵小小的旋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