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 / 4页)
老板很知趣,给张仲平派了张名片就笑笑走了。张仲平与葛云的事情很简单,他曾经跟健哥提过,说收了一件青瓷,想请葛云看看,帮着估估价。健哥肯定已经跟葛云作了交代,所以她和张仲平之间的事情办得很顺利。
伴着大厅里古筝的袅袅绕绕的曲调,葛云用铅笔在廊桥驿站点菜单上写了几个阿拉伯数字,用两根手指头夹着,递给张仲平。
首先,它本身就是建在两幢大楼之间的一座临时建筑,就像一座廊桥;其次,后面的驿站二字,让人想起陆游那首词——《卜算子?咏梅》。现在的茶坊跟以前的茶坊不太一样了,大家不是专门来这里扯淡打牌消磨时间的,往往是有生意上的事情要谈,虽然可以边饮边谈或边吃边谈,但总有一点匆匆过客的意思,可不就像一个驿站吗?
葛云说:“廊桥驿站不错,有点品位。”
廊桥驿站总共三层,一楼是大厅,接待散客,二楼三楼是大大小小的包厢。包厢名称就有些特色,用的全是词牌名,什么西江月、浣溪沙、望海潮、踏莎行、一剪梅、虞美人等等。
装修也很古朴典雅,大厅和包房都挂着画,是传统的中国画,还摆着古董。古董是小件的,其实大多是仿古工艺品,都标了价,也不贵,客人要是喜欢,可以买单拿走。客人要开票也行,可以开到茶钱里去。一杯茶多少钱?很有水分,所以可以明目张胆地虚开发票。
大件的、值钱的古董也有,一般在大包厢里,也是经常换的,有时候是两把太师椅,有时是明代紫檀木牌匾,还有一次是一张龙床。有人说是曾国藩老家的东西,马上有人反驳,说那不可能,曾涤生一生小心谨慎,生怕功高盖主惹老佛爷不高兴,哪有胆子惹那个是非?况且年代也没有那么远。那其实是民国时期的东西,齐白石早年做的木匠活。
江小璐轻轻地笑了一下,说:“那好吧,没事我挂电话了啊?”
张仲平说:“好吧。”张仲平到底没有搞清楚,刚才给徐艺打电话的是不是江小璐。
江小璐来徐艺公司办过侯小平书法作品的拍卖委托,参加过那场艺术品拍卖会,后来又来结过账。她跟徐艺当然是有机会认识的。两个相互认识的人通通电话本来是很正常的。徐艺电话里的声音又确实像她。徐艺接电话时,本来是想避开他的,只是出于礼貌才没有那样做。可是,她又说没打过电话,真的假的?
如果真的是她,她会有什么事主动给徐艺打电话呢?她说她在上班,不能接电话。可他打电话给她,她又明明接了。江小璐从来没有上过3D公司,他们两个也很少在公开场合一起露面,徐艺应该不知道她跟张仲平之间的关系。刚才徐艺接电话时背对着他,不过也没有说上几句,只说回头再联系。
联想到徐艺在通话时将音量拧小了的小动作,张仲平知道徐艺要跟电话里的人谈的事,是要避开别人的。如果那人不是江小璐,张仲平不会操这份闲心,但如果是她呢?他们俩要谈的又会是什么呢?
当然,说曾国藩的东西不是真的,说是齐白石的手艺也有可能不是真的。客人爱怎么说怎么说。茶坊老板听说是个女的,本人就是画画儿的。做这些真古董假古董的生意时,并不刻意,超超脱脱的,完全听其自然。标个价在那儿,真假却不作承诺,随你看,随你找什么人来做签定。看中了拿走,看不中,让它仍然撂那儿,总会有看得中它的人,生意做的就是一个缘字。廊桥驿站跟别的茶坊确实有点不一样,这可能就是葛云说的品位吧。
来廊桥驿站吃饭喝茶就是停车不太方便。他们到的时候果然车位紧张。张仲平请葛云先下车找包厢,他则在保安的引导下去找车位泊车。
廊桥驿站的服务小姐也很特别,一律文文静静清清秀秀的样子,穿着茶坊自行设计的旗袍,朴素淡雅,有一种出水芙蓉的清纯味道。
张仲平泊好车从原木楼梯口上来的时候,迎宾小姐笑脸盈盈:“请问是张总吗?”张仲平点点头,迎宾小姐说:“你是跟葛云姐一起来的吧?”张仲平又点点头。小姐说:“张总请随我来,葛云姐在桂枝香。”
张仲平就想,小姐不说葛云小姐而说葛云姐,看来葛云是这里的常客,说不定跟这里的老板熟。一进门,果然有另外一个女人在场。葛云将她跟张仲平作了介绍,正是廊桥驿站的老板。姓祁,单名一个雨字。年龄跟葛云差不多,风姿绰约的样子。
张仲平在曾真楼下泊好车,想了想,还是把刚才给江小璐打电话时留在手机上的号码给删了。
……
张仲平开车到省博物馆接了葛云,准备一起吃晚饭之后再到公司里去看东西。张仲平说:“嫂子你看去哪里?”葛云说:“随便找个清净点的地方就行了。”
张仲平说了几个地方,葛云都说行呀行呀,张仲平反而不好办了。最后还是葛云定的地方:“要不,还是去廊桥驿站吧?”张仲平说:“好呀,那里的糖醋鱼做得不错。”葛云笑了笑,说:“你跟永健一个样,说哪里好,总说那里的什么什么菜好吃。”张仲平说:“让嫂子见笑了。”葛云说:“你太太做的菜肯定好吃。”张仲平说:“别的方面倒是还可以,就是做菜一般般。”葛云说:“张总不错,知道背后夸老婆,现在这种男人可不多了。”张仲平说:“这些好作风都是跟健哥学的,他就经常夸嫂子。”葛云明显地高兴起来,说:“是吗?”廊桥驿站是一座茶坊。
早几年有一部美国小说叫?《廊桥遗梦》,后来还拍了电影,讲婚外情的。廊桥驿站多少有点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意思,用得很贴切。倒不是说它能够让人产生婚外情的联想,而是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