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宴(第3 / 12页)
逸势对着发出此言的空海说:“对了,空海,认为‘浪费才华很可惜’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才华吧?”
正是暮鼓乍响,坊门即将关闭之时。
“逸势啊,你说得没错。说穿了,这是一首应酬诗。不过,虽为应酬而写,有才华的人写来,就不仅止于此。我本来认为对方浪费才华,事实却又不然。因为无论汲出多少水,才华之泉却永不干涸……”空海一边微笑,一边说着,“真不愧是大唐长安啊!竟然有这样的才子,轻轻松松就能写下如此的诗句。”
当时,李白的诗尚未正式传入日本。
逸势知道空海昨晚灯火未熄,不知彻夜在查些什么。
空海一副心领神会的模样,自顾自地点起头来。
昨天晚上,空海和逸势知道《清平调词》的作者是李白后,早早就步出胡玉楼。
“哦……”空海低声叫道,“原来如此。这是李白翁的诗呀?”
这些遣唐使船,多少或曾带了些李白的诗回到日本吧。稀世罕见的大文章家空海,入唐前也因此有可能读过李白的诗。不过,话虽如此,他说什么也不可能读到稍后唐国由魏颢所编纂的《李翰林集》和李阳冰所编的《草堂集》等别集里面的诗文才对。
不久之后,空海带回日本国的密宗体系,将成为日后改变日本宗教史的强大力量,这是当时在场的逸势连做梦也料想不到的事。
李白死后到空海入唐期间,日本遣唐使船曾两次出使大唐。
只有空海,把这野心暗藏在自己心中……
那是空海死后五十四年的事了。
空海就此和逸势告别。
“听说是个名为李白的人——”牡丹说。
“我想去找些东西。”空海如此告诉逸势后,就不见了踪影。
“你说呢?”空海虽然无意岔开逸势的话,却还是换了个话题,“牡丹,这是谁的诗呢?”
等到空海回来时,已是傍晚时分。
【二】
李白这首诗,在日本最早的记载,为宽平年间(八八九—八九八)藤原佐世所撰《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李白诗歌行三卷》。就算这本书刊行于宽平初年(八八九),此时空海也早已不在人世。
“我要到马嵬驿。”翌日清晨,空海如此说。
空海入唐时(八○四),李白业已不在人世。早在此前四十二年(七六二),便在六十二岁时辞世了。
“为何突然要去?”逸势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