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惺惺(第2 / 5页)
“小郎君,在下奉指挥使钧旨说与阁下知道,这次我们来此,除了找那小子,也是为了蓬莱的事而来。”当先的锦衣卫看样子是三人中的首领,是以都是他在和判官郎君对话。
本来,破军以为这回自己死定了,至少也会被流放到什么偏远地方。没想到,郑提督看上他的好功夫,在祖皇爷面前求了情。祖皇爷将破军叫来考他的拳脚,加上破军又极是聪明豪爽,祖皇爷心里也很喜欢。结果,祖皇爷将破军留在身边,同郑提督一起做了见习军官。
“蓬莱岛人海茫茫,每天来来往往何止万人,那小子你们找到了吗?”
建文心下稍安,蒙住自己的布料果然渐渐变得透明,可以看到外面的事物。只见那黑影走进巷子,朝着他们走来,在快靠近他们的时候停下脚步,果然没有看到他们。
郑提督和破军建造了庞大的舰队,数年中他们率领这庞大的舰队多次远征,讨伐海盗、慑服不肯顺服的诸国,逐渐将纷乱的南洋重建秩序。
“判官郎君!”建文立即认出,这人正是破军的副手判官郎君,“他来这里做什么?”三个人面面相觑。
建文继续讲:
雨越下越大,判官郎君站了良久,似乎是在等什么人的样子。片刻后,巷子外响起“嗒嗒嗒”的脚步声,三个打伞的人影出现在巷子口。
铜雀拉着建文,躲进旁边一条逼仄小巷。走了没几步,铜雀忽然跺脚暗呼“糟糕”,原来他走得急了,竟走进了一条死巷。
更何况,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二人远征以来最强大的敌手,上千艘战舰组成的南洋诸国联军正朝他们袭来。假如他们退军,多年来经营的南洋秩序将毁于一旦。破军希望专心对付眼前的敌人,郑提督却缺乏战意,只想快点回到大明本土。他们争吵了整整一夜,破军才勉强说服郑提督和他一起先打败强大的敌人。
“如何是好?”
新皇帝需要有力的支持者,他殷切希望对自己示好的郑提督率领强大的舰队回到大明,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以慑服那些手握重兵、不安分的亲王。郑提督对此饶有兴趣,在他看来,兄弟二人再次通力合作,在朝政的凶猛波涛里谋求新高峰的时代来临了。然而,破军则对朝政毫无兴趣,甚至可以说是厌恶。他不习惯朝中官员阴鸷狡黠的嘴脸,对他来讲,波诡云谲的朝廷阴谋比海上的飓风更难应付。
听到脚步声越发临近,朝着这条巷子走来,建文有些着急了,铜雀一时也想不出办法。七里突然从腰间抽出块布,迎风一抖竟变成桌面大小,将三人完全罩住。
“那还用说?我祖皇爷几十年前鼎定天下时,曾在鄱阳湖同他的对手发生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水战。”说到这里建文再次觉得胸中澎湃起来,祖皇爷是他最尊敬的人物,“当年我祖皇爷坐在白色的战舰上,一舰当先冲在数百艘战舰之前,主舰旁指挥两翼的是跟从他起兵,被称为双璧的两位将帅。我猜,祖皇爷一定是希望将郑提督和破军着力培养成新的大明双璧,共卫国家的海疆。”
等三人走近了,竟是三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建文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去,认出当先一名是曾在柏舟厅质问过自己的锦衣卫,他左手边的是跟他聊过天的沈缇骑,右手边的看样子只是个小跟班。
“你祖皇爷真是敢用人,这样年轻的两个青年,竟然让他们掌管整个帝国的水师?”七里又忍不住插话了。
当先的锦衣卫见了判官郎君一拱手,判官郎君也回礼,看样子他要等的人正是他们。
三年后,两个人在全军的大校演里脱颖而出,双双以全胜纪录成为正式军官,分派去沿海卫所。在对倭寇的作战中,两人通力配合,以极少兵力连破倭寇水寨,在水战和步战中都显示出卓越天赋。祖皇爷对他们的表现极为赏识,当时的大明天下草创,除了北方草原和南方倭寇的威胁,四方小国也不愿臣服,奉大明为正朔。考虑到两人都熟悉水战,又都是祖皇爷信任的人,于是组建帝国远洋水师的任务,被交到了两位年轻人手上。
那一年,他们的舰队正在远征的路上,万里之遥的大明传来信息,祖皇爷驾崩,新皇帝也就是建文的父皇即位。
“你这是干什么?”被布蒙住的建文有些生气,不知道七里在做什么。
争执终于出现了。
“忍法,土隐之术。”七里手里掐着法印蹲在地上,并示意建文和铜雀也蹲下,“只要被罩住,在他看来我们只是一堆碎砖瓦,我们却可以看到他。”
多年的征战,将两人都锻炼成举世无双的水师将领,各自在舰队中建立起了威信,大明水师有了两位提督。即便如此,他们两人的关系依旧好得如同少年时一样,郑提督是兄,破军是弟,两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总是为对方着想,从未发生过争执。两人都对大明忠心耿耿,只是破军专心履行自己作为水师提督的天职,郑提督却热衷于朝廷政治,时刻关心着宫廷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