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1944:复活的郑和舰队 > 第六章 杨庆的远航

第六章 杨庆的远航(第4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宣德三年?宣德五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如此说来,时间是可以对上的,经历千难万险,杨庆派的人将金册送到了皇帝手上,皇帝看到后命郑和再下西洋,至于后来郑和到底来没来到艾汶岛,有没有和杨庆的舰队会合,我们就很难知道了。”韩江推测道。

“是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全部在明朝中期被兵部郎中刘大夏给销毁了,所以我们今天根本不可能再了解这段秘史了。”唐风轻叹道,“不过金册的出现还是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来接应杨庆,且不论杨庆的舰队后来如何,郑和也是完全有可能发现新大陆的,只是……只是他没能带回黄金。”

“会不会……会不会还有一种可能,杨庆的舰队没有回国,但也没有在艾汶岛遭遇什么‘灭顶之灾’,他们去了别的地方?”一直没说话的吉米忽然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假设。

卢卢克的观点,让唐风深思,许久,他才又说道:“卢卢克医生的观点很有意思,杨庆在最后说了派人回国的用意,既是向皇帝汇报他这些年的发现,同时也是让皇帝赶紧派郑和再下西洋,来接应他。金册送到皇帝手中,皇帝再派郑和下西洋这都需要时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行的。从这些记载来看,我也倾向于卢卢克医生所说,舰队当时还没有,至少是杨庆他们还没感到有迫近的……”唐风说到这儿,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出了那个词——“灭顶之灾!”

6

“灭顶之灾?!”当唐风再一次重复这个词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到了不祥的气息。林玉反问唐风:“你是怀疑舰队再也没能离开艾汶岛?”

唐风沉重地点了点头:“我想应该是这样,这支舰队应该再也没能离开艾汶岛。如果他们真的满载黄金回到中国,史书上一定会有记载,但是没有,而他们为什么没能满载黄金离开艾汶岛?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个解释——他们遭遇了灭顶之灾!”

“是什么样的灭顶之灾呢?要知道在当时杨庆的舰队是非常强大的,当地土人有那个能力吗?即便是建文余孽,恐怕也没有实力击败杨庆的舰队吧?而且就算杨庆他们被打败了,也不应该全军覆没吧,没有一条船逃出来?”林玉不敢相信。

唐风想了想,但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杨庆为与诸酋交涉,深入了艾汶岛,下面的记载让我更加震撼,这种震撼超过了之前看到杨庆发现杰潘、得到黄金的震撼。因为杨庆说他在艾汶岛深处也见到了城池庙宇,更重要的是后面这句‘不似土人所为,臣恐建文余孽盘踞于此’。”

“这句我一直没看懂,是什么意思呢?”林玉问。

“首先杨庆说他在艾汶岛深处看到了城池庙宇,这就有了疑问,从艾汶岛还处于‘贵族共和’的原始状态判断,艾汶岛上土人的文明程度应该没有杰潘高,岛上却出现了宏丽的城池庙宇,这就是疑问。紧接着杨庆写到了自己的判断‘不似土人所建’,这就更明白无误地说出了他的怀疑,那么他怀疑什么呢?他怀疑‘建文余孽’,当我看到‘建文’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小心脏真是狂跳不止啊!‘建文’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后被他的叔叔朱棣推翻,下落不明。我万万没有料到在杨庆的金册上会出现‘建文’这两个字,在这里‘建文’显然代指建文帝,再结合前面杨庆看见的不似土人所建的城池庙宇,杨庆和我一样有了大胆的推测,建文帝或者说建文帝的势力就在艾汶岛上。”唐风的推断也让众人吃惊。

“建文帝就在艾汶岛?怪不得朱棣布下天罗地网,一直找不到建文帝呢?不是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韩江反问道。

唐风点点头:“是有这样的说法,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应该是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仅凭金册上这句话还是不能断定建文帝就在艾汶岛上,至少在杨庆写金册之时,他也不能确定建文帝是否在艾汶岛上,所以他仅说‘建文余孽’。一来他不肯定岛上这些建筑是否跟建文帝的势力有关;二来即便有关,他也不能确定建文帝就在这里,也许只是有人打着建文帝的招牌。但是作为朱棣的近臣,杨庆不可能不重视这一情况,于是下面事情有了戏剧化的变化,杨庆不再提与诸酋交涉的事,而是急命舰队退出艾汶岛。因为此时杨庆一定预感到了巨大的危险,不管这种危险是来自于艾汶人,还是建文帝的势力,单就那满载的黄金就够他小心翼翼的了。”

“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认为不可能的事很可能真的发生了,我推测杨庆的舰队再也没能离开艾汶岛,而且是在遭遇灭顶之灾后全军覆没了!”

韩江打断唐风的话,道:“我不熟悉历史,但我记得好像郑和是七下西洋,杨庆在一开始提到永乐十九年郑和是第六次下西洋,那么后面应该还有一次才对!我在想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会不会就与此有关呢?”

韩江的话倒是提醒了唐风,唐风回忆了一下,还是难以作出判断:“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五年,距他第六次下西洋回国已经八年了。我前面提到朱棣死后,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反对航海,这段历史我是熟悉的,朱高炽一上台就罢下西洋,把郑和发到南京修大报恩寺了。但朱高炽是个短命皇帝,他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朱高炽的长子,也就是朱棣最喜爱的长孙朱瞻基继承了皇位,年号‘宣德’,史称‘明宣宗’。这个宣宗皇帝颇有乃祖遗风,很想像祖父那样建立一番功业,但他对下西洋还是有些犹豫。史书上说宣德五年,明宣宗感叹原来朝贡的很多国家都不来了,于是,又派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今天看到这个金册,回想这段历史,似乎有些可疑,宣宗为何一直等到宣德五年才下决心派郑和再下西洋?会不会是宣宗皇帝在看到了这金册后,才下决心派郑和下西洋的?”

“我看有这种可能,对了,金册最后不是留了一个年号吗?”韩江指着金册后面,念出了最后的年号,“永乐二……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

“这个年号有问题,历史上永乐这个年号根本没用这么久。”唐风斩钉截铁地说道,“‘永乐’这个年号只用到二十二年,朱棣便驾崩了,之后,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一年,用了一年‘洪熙’这个年号,再后面就是明宣宗的‘宣德’。所以,永乐二十六年,其实应该是宣德三年!杨庆他们一直在海外远航,所以并不知道国内已经换了两个皇帝,他们还以为是朱棣在位,以为还在使用‘永乐’这个年号。反过来说,有可能国内都以为他们遇难了,不会回来了。”

“但是似乎杨庆并没能退出艾汶岛!”林玉指着金册上的文字说道。

“嗯,杨庆说他们被困在了十八龙尾湾,所以他派人带着这个金册回国将情况报告给皇帝。这段记载有两个地方值得推敲,一个是十八龙尾湾这个地名很有意思,这个地名从何而来?是杨庆起的,还是原来就有?从他们被困在艾汶岛,深入岛屿见到城池,以及十八龙尾湾等记载看,艾汶岛应该很大,岛上有足够的空间让杨庆的舰队避风,深入,被困,这反证了之前杨庆所说的艾汶岛是一‘大岛’;另一个值得推敲的是杨庆究竟被困在了艾汶岛无法离开,还是他有意留下来监视‘建文余孽’?”

唐风说到这,卢卢克突然说道:“或许皇帝根本就没有看到金册?”

卢卢克的话,让唐风一惊:“你……你是说这金册根本没有送出?”

“完全有这种可能,即便送出了,回到中国这一路也不会那么顺利。”卢卢克进而说道,“至于说舰队,或许两种可能都有,既是被困,也是要留下来监控岛上的动静。但有一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舰队暂时可能不会有危险,只是遇到了一些麻烦,至少在杨庆派人回中国时,他认为舰队暂时还没有灭顶之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