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案 雨中的木乃伊(第2 / 13页)
“去看看吧,哪怕是废墟,我们也要扒开废墟看看里面的杂物。”我说。
我把细支气管里的异物小心地用镊子夹出来,摊平放在白纸之上观察,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于是我摘了外层的手套,把异物拿到了隔壁的实验室,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在木炭经营主梁文的带领下,我们重新回到了现场。这一次,我和林涛都事先穿上雨衣和胶鞋。车子在行驶到离拆迁场不远的地方,坐在副驾驶上的梁文就指着远处的一片还没有拆完的联排平房说:“看,我家就在那里,最旁边的那一栋。”
死者双侧肺脏的细支气管里,果真有泥巴一样的异物。在干净整洁的解剖室里,是不可能对尸体造成污染的,那么死者的细支气管里的异物,一定就是导致他窒息死亡的原因。
“好像只有这样解释了。”赵局长摊了摊手。
大宝安排陶法医留下了,用高压锅把耻骨联合煮一下,这样能更精确地推断死者的年龄。不过在这一起案件中,我知道精确不精确其实并不重要。
“除了小房子和铁箱子,梁文还有什么证词吗?”我问。
“有这个条件就够了。”我说,“一会儿打电话给小羽毛,让她传达给专案组。现在独生子女都是个宝,咱们知道了死者失踪的时间,以及大致的年龄。从报失踪的警情里,我们肯定很容易找出尸源的。现在我们需要知道死亡原因,快一点。”
主办侦查员翻开笔记本看了看,说:“他是这样描述的。现场电线杆附近五百米处,就是他原来的祖宅,面积有三四十平方米,他平时住在那里,做木炭生意。现在木炭生意不好做,于是最终放弃了。去年过完年之后他就去了广东,一个月前回来过一次。原来的祖宅在他离开后就已经废弃了,因为家具家电都已经变卖了,所以没有上锁。铁箱子里还有小半箱木炭,开始考虑出手,后来出去打工了,因为麻烦就没管了。箱子也没有上锁,就放在小房子的一角。铁皮箱子很轻,加上木炭一共大约五十斤。原来箱子门上是没有写字的。另外,他是土生土长的彬源市人,但是性格内向,也没上过什么学,父母去世之后就没什么亲戚了,也没有娶妻生子。所以,在彬源市没有什么熟人,也不知道什么熟人知道他的住处和住处的情况。嗯,恐怕就这些了。”
我想了想,点头说:“确实,不仅从作案时间上可以排除,从作案人动机上其实也可以排除。只是我们之前没有想明白,就贸然抓人了。既然犯罪分子在铁箱门上写字,其动意就是为了延长案发时间。而我们从讯问中得知,铁箱子其实是梁文的仓库。储存木炭的仓库,显然不可能放在室外日晒雨淋。那么,这个箱子原本应该是在室内的。”
“还能看出什么吗?”我定定神,又问道。
“对,这个梁文也说了,箱子是在他那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的。”侦查员说。
“纸?”这倒是很让我意外,我之前还考虑会不会是水草之类的纤维,考虑死者会不会是溺死的。
我接着说:“如果是梁文作案,没必要还把箱子挪出来,放在小房子里更安全、更容易延长案发时间,就不必在箱子上写字了。”
“好了,好了,五分钟。”大宝说,“我大概粗略看一下,耻骨联合面沟和脊都非常明显,耻骨结节还没有形成。这果真是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啊。”
“话虽不多,但信息量很大啊。”我微微一笑,想了一会儿,说,“他的房子不远,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吗?毕竟犯罪分子从房子里挪出了柜子,说明作案地点很有可能就是房子里。”
“大宝,我们去市局刑科所,请微量物证检验部门的同事看一看。”我催促着正在处理耻骨联合的大宝。
“可是,那一片都拆完了。”侦查员一脸惋惜。
我用镊子尖端不断地把异物摊平,显微镜的视野里逐渐开始清晰,一条条细小的纤维出现在视野中。这显然不是人体组织的成分,而是有纤维的软质异物。
“这种纤维,很显然,是纸啦。”祁主任一边看,一边说。
“那,其他人作案,也一样没必要把箱子挪出来啊。”赵局长问。
废话不多说,祁主任就用实物显微镜观察起异物的形态了。
“这就说明犯罪分子对现场有认知,但是并不是非常熟悉。”我说,“他知道这里有一间废弃的小房子,但是并不知道房子的主人会在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把铁箱子挪出去,伪装成变电箱最可靠。”
我和大宝赶到了市局微量物证检验室,主任是一名姓祁的女孩子。祁主任其实和我们差不多年纪,但是因为长相显小,又活泼外向,所以让我们误认为她才二十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