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第2 / 3页)
“我猜大部分角色都是你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吧?”
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还有好的一面——人们之间的友善,善良的心地,对别人的同情,邻里间的和睦,男孩与女孩之间的相互扶助。
然后,人们会接着问——确切地说,是一种说法,那就是:
既然这样,那么报纸上那些每天发生的事情又怎么会成为现实呢?
“当你发现某个有趣的想法,而且认为自己可以将它发挥一下的话,那就摆弄摆弄它,跟它做做游戏,为其添枝加叶,理一理,逐渐使之成为一个故事。或者,你可以小心翼翼地把它储存起来,也许一两年以后会用得着。”
于是,我马上想到一本正在构思的小说,决定书名就叫做《他们为什么不问问伊文思?》<a id="footnote-994-5-backlink" href="#footnote-994-5">[5]</a>。
这一切似乎都将社会引向对破坏的顶礼膜拜和以残酷为乐。
我曾经搭乘尼罗河上的邮轮,并记住了整个游览过程,但只有这个背景是我的故事所需要的。还有,我曾经在切尔西的一家咖啡馆里用餐,碰到有人吵架——其中一个女孩子抓住另外一个女孩子的头发撕扯。于是这个场景成为我下一部小说的精彩开头。还有,我曾搭乘东方快车,当时我就想,如果让这列快车成为一部小说情节的发生地,该是多么有趣啊!还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去喝茶,在我到那儿的时候,朋友的哥哥合上手中的书,把它放到一边,说道:“不错,不过他们为什么不问问伊文思呢?”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关于人生,一个声音从遥远的伊丽莎白时期飘来,向我们缓缓说道:
因此,是作者创造了这些灵感,以及这些人物角色。不过现在我们得说说第三个必需品——背景。前两者都源自作者内心的想法,但是第三个来自外界——它必须存在于某个地方,等待着。这是我们不能创造的——是现成的——是真实的。
要在一九七〇年写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你必须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如果当时的背景是离奇的,那你的故事也必须如此。故事的背景必须包含真实生活中这些离奇的现实。
但这似乎等于没说。如果你喜欢提问者那一脸认真的表情,不妨好心地为他讲一讲。
那么,我们能为此找出一个原因吗?一场秘密的权力运动?对破坏的狂热能够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吗?我们能不能再进一步,通过这些离奇的、听上去让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推断出其背后的真正目的?
如果是这样,我会坚定地回答:“是我自己的想象。”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科学已经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人生)就是一个傻瓜讲的故事,
“不,当然不是。这些都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是属于我的,是我笔下的角色——我让他们怎么样,他们就得怎么样,我想让他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就得是什么样子——是我给了他们生命。有时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但那也仅仅因为是我让他们变得真实起来。”
充满了喧嚣和躁动,
这时,我会愤愤不平地否定这种奇怪的想法。
却没有丝毫意义。<a id="footnote-994-6-backlink" href="#footnote-994-6">[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