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8 / 8页)
有一个人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衣袖,我回过头来,是方伯母。她用一对哀伤的眼睛望着我说:
到纽约已整整一个月,置身于世界第一大城,看到的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街道,心底却依然惶惑空虚!依萍,我们都有着人类最基本的劣根性,或者,我们并不是犯了大过失,只是命运弄人,一念之差却可造成大错。你说得对,时间或可治愈一些伤口,若干年后,我们可能都会从这不快的记忆里解脱出来,那时候,希望老天再有所安排——使一切都能合理而公平……
人散了,我走出了教堂,站在阴沉沉的街道旁边。心中迷惘惆怅,若有所失,望着街车一辆辆地滑过去,望着行人匆匆忙忙地奔走,我心中是越来越沉重,也越来越困惑了。人生为什么充满了这么多的矛盾、苦闷,和困扰?在许多解不开的纠结和牵缠之中,人到底该走往哪一个方向?
信纸从我手上落下去,我抬起泪雾朦胧的眼睛,呆呆地凝视着窗子。是吗?会有那一天吗?老天又会做怎样的安排?
我知道,我决不会走方瑜的路,我也不同意她的路,可是,假若她能获得心之所安,她就走对了!那我又为什么要为她而流泪?如果以宗教家的眼光来看,她还是“得救”了呢!
“宁静在我们内心中。”方伯伯突然插进来说,口气严肃得像在给学生上课。他头发都已花白,手上牵着方瑜的小妹妹小琦。“不在乎任何形式,一袭道袍是不是可以使她超脱,还在于她自己!”
谁说话?我四面寻找,空空的山上,除了烟雨和暮色之外,一无所有。
“难道不做修女就不能得到宁静吗?”
天黑了,我拉了拉雨衣的大襟,开始向山下走去。泥泞的山路使我颠踬,昏暗中我分不清楚路径,我不愿迷失在这夜雾里,我已经迷失得太久了。
“或者,她在找寻宁静。”
窗外,濛濛的烟雨仍然无边无际地洒着。
我看到她的母亲坐在前面的位子上低泣,她的父亲沉默严肃地坐在一旁。方瑜,她彷徨过一段时间,在情感、理智,和许多问题中探索,而今,她终于选择了这一条路,她真找对了路吗?我茫然。可是,无论如何,她可以不再彷徨了,而我仍然在彷徨中。
全书完
坐在那庄严肃穆的教堂里,我望着方瑜正式成为一个修女。那身白色的袍子裹着她,使她看来那样缥渺如仙,仿佛已远隔尘寰。在神父的祈祷念经里,在小修生的唱颂里,仪式庄严地进行着。方瑜的脸上毫无表情,自始至终,她没有对旁观席上看过一眼。直到礼成,她和另外三个同时皈依的修女鱼贯地进入了教堂后面的房间。目送她白色的影子从教堂里消失,我感到眼眶湿润了。
远处有一点灯光,我向着这灯光走去,走近了,我认出是那个熟悉的刻墓碑的小店。越过这小店,六张犁小市镇的灯光在望了。我已从死人的世界又回到活人的天地中来了。在灯光明亮的街道上,在熙攘的人群中,我模糊地想起了“明天”。明天,应该是现实的日子了,我不能再在心境恍惚及神志迷乱中挨过每一个日子。明天,我又该去谋事了。一年前握着剪报,挨户求职的情况如在目前。而今,我已没有“那边”可以倚赖。如果找不到工作,就算压制自尊,也没有一个富有的父亲可供给我生活了。明天,明天,明天,这个“明天”就是我所希望的一天吗?
我不知该怎样回答,半天之后才说:
在雨中回到家里,一个蓝色的航空邮简正躺在我的书桌上,何书桓!我颤抖地拾起信笺,拆开封口,迫不及待地吞咽着那每一个字。
“依萍,你是小瑜的好朋友,你能告诉我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吗?我是她的母亲,但是我却不能了解她!”
通篇报导着国外的情形,物质生活的繁华,只在最后一段,他用歪斜的笔迹,零乱地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