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站队(第1 / 1页)
两人瞠目结舌。这次倒是学乖了,没有对攻,只是回来跟我吐槽, 到底还是小山村, 觉悟低, 眼界窄,格局小,目光短浅,也就是这番话。看我只是笑,就又对我有了意见,说地老师,您怎么不表态呀。要是站队,您站我们这边还是站他们那边?我说我不站队。为啥? 是非这么明白,这队多好站啊。因为我立场不坚定呀。有时想站你们,有时想站他们, 会跳来跳去忙得很。唉, 您这是两面派,等于没站队。所以我不站队啊。
下雨这些天孩子们没过来,肖睿和周宁谋划着等雨停了便开始户外教学, 原来这种教学也有个名目,叫万物启蒙。肖睿说这在素质教育领域里正流行,意思是万物皆老师,引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向大自然学习。尤其是农村孩子,更该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生长的环境,如山里的花草树木, 田里的庄稼菜蔬,二十四节气和农事之间的关系,等等等等。我听着有些愕然, 便问, 这种教育的对象不应该是城里孩子嘛, 肖睿说不不不,这是误区。这些对城里孩子只是表层信息,对农村孩子才是深层教育。环境他们虽然熟,但所认不等于所知, 两码事。就像我们对自己的亲人自以为很了解,其实未必。要不怎么会有灯下黑这一说呢。
他们恨不是爱不是地看着我,到底也是没办法。就这么发泄了一番,两人也便渐渐平静下来。那些孩子们被家长把拦了几天,过后又都送了来。周宁有一次忍不住叹道,难道咱们这活动就这么半途而废? 肖睿补刀道,哪儿走到半途了呀,根本就是跌倒在了起跑线上。
周宁疑惑道,听说后河集上的豆腐才一块五一斤, 咱这为啥贵? 豆嫂笑道, 那是作坊做的,放了添加剂,淀粉多,用的还是一块九的豆子。为啥一块九? 豆哥说, 你们文化高,不是老说啥转基因?转基因的豆子眼下就是一块九。那豆子看着圆溜溜的,俊得很。豆腐厂都用那种豆子, 人家那一斤豆子能出七斤豆腐,咱是一斤豆子才出三斤豆腐。你想想, 人家那本儿多低, 咋能卖得不便宜? 有孩子问豆哥,转基因到底有啥不好的? 豆哥说,这咱也不知道。反正吃起来没有咱这豆腐香。豆嫂道, 你比比就知, 他们那豆腐, 不香且不说,一炒就糊锅。
肖睿和周宁鼓励孩子们提问。于是, 在七嘴八舌的问和一板一眼的答中, 便是一笔豆腐细账。一斤豆子出三斤豆腐。他们每次泡三十斤豆子, 能出九十斤水豆腐。一天下来,六十斤豆子出一百八十斤豆腐。一斤豆子两块五到三块钱,六十斤豆子本钱是一百五到一百八。一斤豆腐卖两块钱,一百八十斤豆腐若是全卖完,能得三百六, 刨去本钱挣到手一百八。若是一天不歇地做, 一个月挣五千四。
听着他们说着,我默算着。卖豆腐每月挣五千多,他家还有四个标间的住宿, 即便按一半的空房率,两个房间每天能挣两百,一个月也能挣个五六千,这两笔大账一合, 老两口每个月能入手个万把。听说他们雇的人工资是一千五, 刨去这个和电费等零碎,也能落下八千多。再算上辅料做的豆瓣酱豆腐乳,一小瓶卖十块呢。果然如盂胡子当初预料的,这收益颇可观。
一直以来,做豆腐这事在我的想象中有一种影视剧造就的美感:豆粒饱满,纱布洁白,浆液汩汩,雾气腾腾, 这情形不该天然地散发着温暖浓香? 看实景就差了可多意思。用的是电磨,先往磨眼儿里倒泡好的豆子, 这边添水, 下面放着桶, 那边就哗哗地接着生豆浆,一只桶满赶快换上另一只, 再把满桶倒进大深锅。待两个大深锅都倒满,上面便积起了厚厚一层白豆沫。与此同时还要烧火,还要取柴火,还要倒豆渣, 几头都需得照顾到, 那媳妇团团转地忙活着, 汗都难得擦爽净。豆嫂说,做豆腐的人自己就是一台磨呀。等到地锅烧旺, 豆浆沸腾,屋里水汽朦胧,这才隐约可见影视镜头中的那种美。我倒觉得那媳妇的矫健身姿是另一种美。
周宁跃跃欲试着想搭把手。豆嫂说她能干的就只有烧火。先让她去抽柴,她却抽不出。我上手去帮她,居然也没抽动。这才发现那柴火垛得极其密实。就都笑。还是豆嫂,三拨两弄, 就抽出了粗粗细细的几根。她说刚开始引柴要抽那些好烧的, 等烧起来后再找那些耐烧的。又笑道,烧火也累人哩。俺闺女回来一趟,嘴里吆喝着要干活儿,能干的也只有烧火,烧一次叫唤三天。又问她去哪里打柴,她笑道,国家叫保护山林哩, 不叫打,咱也不敢乱打, 也不用打。以前打柴是不舍得煤,烧柴勤, 都烧柴, 柴就难打。如今这柴光捡就够用了。往哪儿去捡?雪把树枝一压断, 那还不到处都是柴火?有手有脚有力气就尽管去捡。没人要的板栗壳都是好柴火哩。
孩子们参与的便是下午这场。我恰好去订豆腐,便也站住看了一回。豆哥先简述了流程:先是对豆子捡、洗、泡。泡好的豆子磨出豆浆,豆浆烧热后起豆筋, 再把起过豆筋的豆浆盛到大缸里点卤,点完卤就成豆腐脑。“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点卤水的点就是画龙点睛的点。若是点不好,出的豆腐便又少又不好吃。豆腐脑压出水即成老豆腐, 再留出一部分豆腐脑放在做豆干的方匣子里,用布一层层地盛豆浆, 压出来水分就成了千张, 也就是豆皮。这一套下来得五六个钟头。上午一回是早上五点多起床一直忙到快中午。晌午歇一会儿, 下午是十二点多忙到晚饭时。
去豆哥家的这一趟让村里人有了意见,议论说, 看这干啥, 有啥可看。莫不是将来叫孩儿们去做豆腐? 去问肖睿周宁下一步安排,听说还想让大曹讲各种树木, 让张有富讲正在种的庄稼, 更是怨声载道,都说再往下是不是要叫孩儿们去看张大包砌墙? 去听赵先儿算卦? 这两个年轻人疯疯癫癫弄这些没用的,不干正事,不抓学习, 尽乱孩子们的心。
第二节课是去豆哥家看磨豆腐。东掌偏远,客去得少,豆哥家人气却还挺旺。豆腐卖得紧俏,且新添了豆瓣酱豆腐乳,更是忙上加忙,前两天还雇了个邻村妇人来做工,现在是上下午要各做一场。不过供全村的餐饮用也还是不够用, 有时候口头预订都不行,还需得先交订金她才能给足数。在大门口她也摆了摊位,排着一溜儿红通通的玻璃瓶,装着豆瓣酱和豆腐乳, 用小勺子小碗分出些样品供客尝。每次去都能看到她笑盈盈地应对客人们讲价:俺这东西好不好,恁一尝就知道。看恁这一身光鲜穿戴,哪差俺这俩小钱儿。恁手里漏一条细缝儿, 就能照应住俺一份生活呀。
议论归议论,却也没人把这些意见提到明处,只是暗暗拦着孩子们不叫去。一时间竟然缺了一半孩子。待到肖睿和周宁去叫, 他们才说到了当面:叫孩儿去是跟你们学正经知识的,听说也有单位给你们发钱, 没有俺们这些孩儿, 你们有啥由头领钱?所以俺们孩儿去, 就是配合你们的, 支持你们的。还给你们送肉送菜, 你们可不能凑合俺们。农村的这些身边事有啥可学的?这也能算是学问?学这些, 孩子们能考大学? 能有好工作?
第一节课安排的是请徐先儿讲中草药, 天一放晴便立即启动。由徐先儿带着,周宁在前,肖睿断后,中间一群高高低低的小人儿, 每人手拎一个小凳子,排成一队, 昂昂扬扬地从街上走过去。村民们站在路边,一边行注目礼一边议论纷纷, 纳闷这活动是啥目的,孩子们长大了都能学医?这一时半刻一回两回又能学个啥?随之得出结论,即便不学医,现在能认出几味草药,将来自家也能派上用场。遂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