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风声鹤唳 >

拾(第1 / 9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战争确实会带来奇妙的改变。由于打仗,丹妮才离开天津舒适的生活,与老彭、玉梅凑在一起,而几周前他们还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呢。老彭越看丹妮,愈觉得她可成为博雅的好妻子。她具有贤妻良母的一切优点,她干涉他个人习惯的态度更显得她是一个正常的女子。她爱整洁,连同玉梅把他们的小房间弄得清爽宜人,与外边紊乱的环境成为对比。她们以主妇的智慧,将小东西塞起来,将包裹收好,沙发永远干干净净,他忘记盖的热水瓶,丹妮总是把它盖好。他一直相信她具有温暖和热情的本性,可当博雅的好情人。她说要和博雅找一个地方同住下来,两人遗世独立,语调中充满热情,可见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不过若是热水瓶始终敞着,或开罐器放错地方,那么世间一切理想主义都没有用处。

女人双手颤抖,伸向馒头堆。

他们只有一间两张床的小房间。女人全赖床帘来遮掩自己,但是旅社为求通风都用现代松松的床帘,作用不大。只有晚上才互不相见,他们总是熄了灯才脱衣服。最窘的是玉梅。

第二天他们又去找阿非,建议他们拍一份电报,那是十月三十日。阿非答应拍电报,但是当时军事电讯优先,一般电报则要等好多天。

“她病了。”丹妮说。

丹妮每一个小时都在等回音。这几天下大雨,街上一片惨状,难民来回奔跑找栖身之处,也有人站在外头淋雨,使他们心情更糟。第四天北平拍来一份电报,说博雅夫妇在七日成行,大约十二日或十三日到上海,船期根本不确定。

“先别管你的孩子,你先吃。”

上海战况改变了。经过七十六天的英勇抵抗,中国军队已在二十七日放弃闸北。第二天早上敌人发现闸北一片火海,战线已经转移至西郊。

这时候全上海都被孤军营英勇抗敌的行为感动了。虽然中国军撤出了闸北,日本人已占领该区,第八十八师的五百多位弟兄在谢团长指挥下仍坚守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英军和美军当局再三允诺让他们到国际区避难,叫他们解除武装渡河,这一群勇士却坚守下去。日本人投手榴弹进屋,孤军营就由窗口伏击日本兵。那是一栋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又在闹市区,难以使用大炮轰击,日本人在附近屋顶上架起枪支,以便对它开火。

丹妮每天盼博雅来,仅三天就不耐烦了,催老彭再去看他的亲戚。但是老彭说,博雅一来,知道了地址,一定会赶来看她的。

群众由河岸的国际区这边观察双方开火的情况,丹妮也和玉梅一起去看,正好看到一位中国女孩在枪林弹雨中沿河游去,把一面中国国旗送给孤军营。少女回来的时候,旁观者呼声响彻云霄。国旗升上了仓库的屋顶,在蓝天中随风飘扬。一丝阳光穿透云层,在红底蓝徽上映出一道金光,正象征着中国人民辉煌的勇气。丹妮不觉流出泪来。

他们每天这样做,老彭也用同样的方式接济别人,难民都不知道别人吃过了,也不知救命恩人是谁。

她被这面国旗感动,为戴钢盔的中国狙击手和黑裙棕衣的女童军感动,内心颇为同胞而骄傲,她庆幸自己逃出天津和北平。她比过去更爱中国了。

“噢,我不敢当。”老妇人说,“我的孩子……”

但是十一月五日,日本兵在杭州湾的乍埔登陆,眼看就要切断铁路以及中国军在杭州的右翼。日本兵向淞江进发。中国人必须建立新战线,向太湖四周延伸八十五里。到南京的交通更困难了。

他先将其他馒头拿走,逼她坐下。然后倒一杯茶给她。

老彭不知道如何是好。若他等到博雅来,或许内地的交通已全然断绝,只能迂回走南部,那对老彭的生活水准来说又嫌太贵了。战局移向内地,他不想留在上海。

“不用急,”老彭说,“坐下吧。”

她吃饱了,大家送她出门,要她把孩子送上来,丹妮会在边门等他们。

博雅还没到,老彭也不耐烦了,距他们上次去柏林敦旅社,已经过了七天。他们自感和经亚、阿非他们不太熟,不好意思再打扰,但是老彭还是打了个电话过去。

“是的,只是饿坏了。”那个女人也呆呆地重复说。

“不,博雅还没回来。”他得到这样的回复。

“病了?”老彭吼道,“她饿坏了,就是这么回事。等她吃饱就没事啦。你不明白饥饿的滋味吧!”他声音突然又柔下来,“不错,只是饿坏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