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医·破晓篇 > 第九章 一九一一年十月(一)

第九章 一九一一年十月(一)(第2 / 1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方三响自十几岁以后,一直待在红会,耳濡目染都是沈敦和的教导。沈会长可以说是他心中除了魏伯诗德之外最敬重的长辈。眼看风云变幻如斯,方三响暗暗在心里打定主意,等这批药品送到革命党手里,便去向陈其美讨个人情,请张校长缓缓手。

“……是谁呀?”方三响居然还追问。

他正琢磨着如何说项,忽然耳畔又一声汽笛声响,前方快到外滩码头了。方三响忧心忡忡地折起报纸,与几个同盟会会员一起做通关前的准备。

孙希见方三响又要开始嚷嚷,赶紧拽住他胳膊,压低嗓门道:“老方老方,我是急着去约一个姑娘见面,你非要跟我去做大蜡烛吗?”

它的今日头条,赫然刊出一篇冯煦的到沪访谈。在访谈开头,记者发问说武昌叛乱声势益大,全国瞩目,为何红会却迟迟没有动静。冯煦只字不提京沪之争,表示红会最近正在清理账册,“一俟善款清畅明白,更无疑惑,即刻赴汉救难”云云。

孙希闻言愕然。怎幺冯公走得这幺快?是沈会董终于让了步,还是京城出了什幺不可测的变化?

以方三响的粗疏,仍能读出访谈里那一股浓浓的皮里阳秋味道:为什幺红会迟迟不去武昌救援?因为善款还不“清畅明白”。为什幺善款不“明白”?因为我们在清理账册时发现有问题。再往深了想,账册是谁管的?自然是沈敦和、施则敬等一干沪会骨干。

他上前叩门,过了好久门房才打开,还是去年那位。他还认得孙希:“老爷连夜赶回京城了,他知道你迟早要来,让我把这个交给你。”然后递过来一个厚厚的信封。

要知道,《江南商务报》乃是江南商务沪局所办的官报,在上海华商圈里颇具影响力。而红会的主要进项即来自沪上华商捐输。冯煦这一手釜底抽薪,等于切断了沪会的粮道。总算他话里留了三分余地,只等着沈敦和自请归降。

三个小时之后,远远可以望见一艘悬挂着比利时国旗的火轮船,正在洋面垂锚静候。方三响登上船只,发现货舱里满满囤着几十吨货物,都是沪上各大医院与药局订购的药品。

凭着那封荐信,他可以回到魂牵梦萦的伦敦。那两百英镑足够支付上海到伦敦的路费,还够一年生活之需。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必须离开红会总医院。

隐藏一片树叶最好的办法,就是藏在树林里。这幺一大批药品一起清关,浑水摸鱼方便多了。青帮……不,同盟会的能量果然不小。

孙希不懂书法,国学也差,这副对子看得似懂非懂,捏着信纸不由得陷入茫然。

陈其美本人没有露面,他现在还是清廷的通缉要犯。不过船上有几个押运的同盟会会员,年纪都不大,皮肤黝黑,态度礼貌而冷淡。方三响暗自猜测,他们大概是南洋华侨出身。这年头,越是在国外的人反而越爱国。

去年今日此门之中,再来心境大不同。尤其见过姚氏父女之后,孙希的心理压力变得前所未有地大,迫切需要去问个明白。

方三响喟叹一声。昨天张竹君公开叫板,今日冯煦又来逼宫,若不是这两人政治立场相左,方三响简直疑心他俩是不是提前商量好的。

好不容易哄走了方三响,孙希敛起轻浮的笑容,面色转肃。他朝南走出去几百米,这才拦住一辆黄包车,折头径直前往七浦路的沿河小院。去年孙希就在这里得了冯煦交托的任务。冯煦既然又来了上海,也许还住在同一个地址。

无论如何,沈会董这一次可是被逼到墙角了。不派救援队去武昌,沪上舆论汹汹,红会盛名可能毁于一旦;派救援队去武昌,京城一定趁机收权——无论怎幺做,都是死路。

孙希不满地一推他肩膀:“喂,你每次发了薪水就跑去静安寺,我也没问你去干吗。你也尊重一下我的隐私好吗?”话说到这份上,方三响纵然满腹大道理,遇到这种事也不好坚持,只好悻悻离开。

附在信后的,还有一条寸许小幅,上头龙飞凤舞地写着一副对联:“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英灵不昧,鉴兹蹇蹇匪躬愚。”

接上人之后,轮船鸣了一声汽笛,却迟迟没有收锚开动。方三响问过之后才晓得,原来黄浦江的航道一直淤塞严重,这种远洋海轮须等到午后一点涨潮,才能通航入港。

一年前冯煦承诺孙希,只要窃得账册,便保他出国继续深造。冯公这一封空白的荐信,表明孙希的任务已经完成。

他看看时间还早,便在甲板上找个阴凉坐下,拿出路上随手买的《江南商务报》。这一读不要紧,惊得他差点没坐稳掉入江中。

伴着无数纷乱思绪,他站在门口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中英文的双语荐信,被推荐人是Sun Hsi,落款是冯煦的花押。附信还有一张汇丰银行的无记名汇票,数额为两百英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