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医·破晓篇 > 第十一章 一九一一年十月(三)

第十一章 一九一一年十月(三)(第4 / 1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峨利生医生看了看怀表,大声对所有人说道。这里并没有电力,一旦拖到夜晚,在烛光下施行开颅术是绝不可能的。

他看了孙希一眼。孙希顿时明白他的意思。作为一位合格的外科医生,开颅术是一项必须完成的考验。此时虽然孙希还没有主刀的资格,却是一次极难得的学习机会。

手术正式开始了。峨利生医生以弹孔为中心,将皮肤和腱膜小心翼翼地一一剥离,孙希则密切配合,用钳子和头皮夹把创缘一一固定好。接下来骨瓣的钻孔与切割也很顺利,但在即将打开硬脑膜的时候,孙希刚要伸钳子下去,却被叫住了。

“等一下。”峨利生医生侧过头去,“告诉我患者目前的血压、脉搏、体温。”

“啊?在这里开颅?”孙希大惊。

开颅术是难度最高的外科手术,人类对颅骨下那团灰白色肉块的了解极其浅薄,即使在欧美,这种手术的失败率也极高,何况是在战场环境下。

可峨利生的灰蓝眼珠没有任何犹豫:“动手术,尚存一线生机。不动手术,他必死无疑。”孙希知道老师的心意已决,直把后面的话咽下去。

“那我们的手术目的是?”

“清除坏死组织和血肿,移除骨碎片。我来主刀。”峨利生医生的指示简洁有力。

上面寥寥几行字,写明了伤者的伤情及做了哪些紧急处置。那大架子字体,孙希再熟悉不过。不过此时他顾不得感慨,一边用英语向峨利生医生汇报,一边拿起推子,迅速把伤者的头发剃光。

随着泛青色的头皮露出来之后,医生们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顶枕的位置有一个触目惊心的弹孔,很深,直径与汉阳造步枪的七点九二毫米圆头弹相符。而且方三响在伤情单里指出,头颅下方没发现别的出口,说明子弹还留在脑袋里。

孙希又确认了一下,确实没有别的伤口,知道这次麻烦不小。他迅速取来一根钝头软竹签,用酒精滤过一遍,轻轻朝弹孔里探去。这是个很危险的探测,稍一抖动,就有可能伤及脑组织。好在孙希的手腕十分稳定,轻捏细探,过不多时感觉探到底了,再缓缓抽出来。

根据竹签上沾染血迹的位置,孙希推算出弹道深度得有七至十厘米,相当深,恐怕弹头已经抵达中颅窝底,停留在右颧弓靠近颞肌的位置——可惜爱克斯光机器太过笨重,没法搬过来,否则一照便知子弹去向。

很显然,这位伤者不是被人近距离击中,而是被不知从哪里打的冷枪击中。子弹飞了个抛物线,恰好从他头顶落下。这时子弹速度已大大降低,击穿顶枕颅骨后又丧失了大部分动能,最后停留在颧骨下方。

孙希觉得这手术难度高得实在有点离谱,但既然老师已下了命令,他也只好打起精神来,死马当作活马医。

在这一年的年初,神经外科之父哈维·库欣发表了关于颅内手术的一系列举措建议,比如利用血压计来关联病人颅压,比如要术后缝合硬脑膜与帽状腱膜,等等。一直关注最新技术的峨利生医生,立刻将这套举措引入红会总医院,已有过几次实战经验。

在襄阳丸赶路期间,他组织救援队进行过许多次模拟伤情演练,其中就包括脑损伤。“我们可以失败,但绝不能失败于基本业务的生疏。”这是他反复强调给学生们的。

峨利生医生下了决心,下面的人立刻忙碌起来。测量血压、执行麻醉、备械备药……一系列术前准备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战场救伤必须争分夺秒,前后差一分钟都可能决定生死。

“现在是下午三点十六分,我们必须在日落前完成这项工作。”

勉强可以称为幸运的是,子弹避过了枕动脉和几条大神经,否则人现在已经死了。

峨利生医生这时也走过来,孙希说出了自己的结论——没法救,子弹太深了,位置难以确定,且弹孔沿途都是敏感区域,极易造成脑损伤。

“那就先不取弹头。”峨利生医生盯着伤者,神情严肃。

“啊?那万一感染……”孙希一时没转过弯来。

“欧洲有很多子弹或炮弹片留在患者体内的病例,存活率虽然不高,但也不是必死无疑。”峨利生医生说,“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创口——立刻准备麻醉,我们要实行开颅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