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流浪者之歌 > 声闻之人

声闻之人(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听吧,老弟!我是一个罪人,你是一个罪人,但这个罪人总有一天会化为清净的梵,总有一天会得证涅槃,总有一天会大悟成佛。这里面所说的这个‘一天’,只是一种虚妄,只是一种比较。这个罪人并非在走向一种佛样的境界;这个罪人并非在不断进化之中——虽然我们的思维作用,唯有如此才能构想种种物事。事实并非如此,潜在的佛陀就在这个罪人的心中;他的未来就在此时。这个潜在的佛陀必须在他心中,在你心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体会出来。戈文达,这个世界既不是有欠完善,也不是沿着一条漫长的途径在慢慢地向着完美的目标演进。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世界时时刻刻莫不完美;每一种罪过的里面莫不含有着慈善,所有的幼童都是潜在的老人,所有的奶娃娃身上都背负着死亡,所有的垂死之人都有着永恒的生命。在生命之道上,一个人无法看到另一个人走了多远;佛陀就在强盗和赌徒的心里;土匪就在婆罗门的心中。在甚深禅定之中,不但可以打破时间的观念,而且可以同时澈见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三时的一切,而在这种境界之中,一切莫不皆善,一切莫不完美,一切都是清净的梵。因此,在我看来,一切无有不善——生固善,死亦善;圣固善,凡亦善;智固善,愚亦善——一切平等,无有高下。一切的一切,皆不虚设,一切的一切,只要我予以同意,只要我予以认可,只要我给予亲切的体谅,那么一切也就与我相得益彰,也就无害于我。戈文达,我从全副身心实践力行而知:我必得犯罪,必得贪婪,必得努力追求财富,体验恶心的痛苦,陷入绝望的深渊,始能学到不再抗拒这些,始能学到爱护这个世界,始可不再将它与某种理想的世界、与某种想象的完美景象比对而观,始能一任纯真自然,不加干扰,始能爱它,始能心悦诚服地归属于它。戈文达,这就是我心中的一些想法。”

悉达多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拿在他的手里。

“你是悉达多么?”他怯生生地问道,“我这次又没有认出你来!啊,悉达多,很高兴能够再度与你相见,真是太高兴了!我的老兄,你变得太多了!那么,你现在是当摆渡人了?”

悉达多热情地笑了起来,“对,我现在做摆渡人了。人生在世,不但得时常改变,而且得常换衣装。老弟,我也不能例外。戈文达,非常欢迎你,我要请你在舍下小住一宿。”

当晚戈文达就在渡口的茅屋中过夜,就睡在婆薮天睡过的那张床上。他向这位年轻时的老友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悉达多也对他说了不少自己的生活情形。

次日早晨,戈文达临行时犹豫地说道:“悉达多,我想在出发之前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用一种教义,一种信念或者理智作为助缘,助你走上正命和正业的道路?”

悉达多答道:“我的老弟,你是知道的,我们在山林之中做苦行沙门的时候,那时我虽然还很年轻,但已不信任学理和教说,并且敬而远之了。直到今日,我的心向仍然如此——虽然,自那以后,我有过不少老师。一个漂亮的艳妓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我的老师,此外还有一位富商和一位赌徒,也曾当过我的老师。还有一次,佛陀座下的一位游方僧人,也曾做过我的老师。他曾在云游的途中坐在我的身旁看护我,那时我在森林里面睡着了。我也曾从他那里学到一些东西,因此我对他非常感激,非常非常感激。但最最要紧的,是我从这条河和我的前任婆薮天学到的东西。婆薮天是一个纯朴的人,并不是一位思想家,但他通源达本,不亚于大觉世尊。他是一位圣人,一位贤者。”

戈文达曾经与其他僧侣在名妓渴慕乐献给佛弟子的那座游乐园中度过一个安居的时期。他听说有一位年老的摆渡人,在距此一日行程的河边摆渡渡人,被许多人视为一位圣者,因此,当他出发行脚时,他就选了通往渡口的道路,急切地想要见见这位摆渡人,此盖由于,尽管他一直依戒修行,并因年高德劭而受到年轻僧人的尊敬,但是他的内心仍然没有得到平静,是以,他的求道目标仍然没有达到。

他到了渡口,请求这位老人渡他过河。船至对岸,他在与众人登岸时对这位老人说道:“你对出家僧人和一般香客都很慈悲,渡了不少人过河。想你也是一位正道的追求者吧?”

悉达多的苍老眼神中露出了亲切的微笑,并且答道:“啊,尊者啊,你的法腊已经很高了,而且身着佛制的袈裟,还自称求道者么?”

“我的法腊确是很高了,”戈文达说道,“但我一直不停地求道,今后也不会停止步道。这似乎就是我的命运。我觉得你好像也曾求过道。我的道友,关于此点,可否为在下开开茅塞?”

悉达多答道:“我能对你说些什么有益的话呢?——除了说你也许求得太过了,结果反而不能得道?”

戈文达说道:“悉达多,我看你似乎仍然喜欢开点小玩笑。我相信你并且也知道你没有跟过任何老师,但你自己难道没有某些想法——就算没有教义的话?难道你自己没有发现某种有助于正行的见地么?关于此点,如蒙指教,我会因为受益匪浅而大为高兴的。”

悉达多说:“不错,这儿那儿我不时有过一些想法和见地。有时一个时辰,有时整整一天的时候,我变得颇有见地,就像一个人觉到心中的生命一般。我曾有过不少想法,但要向你道及,却非易事。不过,戈文达,这里一个想法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真智是无法言宣的。智者尝试言传的那种智慧,听来难免令人感到愚蠢。”

“你又开玩笑了?”戈文达问道。

“没有,我在向你报告我的心得。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不然。一个人可以发现智慧,可以过智慧的生活,可因得到智慧而强化,可以运用智慧行使奇迹,但要说是传授智慧,那是办不到的。我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想到此点了,而使我对老师敬而远之的,就是此点。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戈文达,这个想法也许又要被你视为玩笑或愚话的,而这个想法却是:就每一种真理而言,它的反面亦同样真实。举例言之,一种真理,只有在它是片面的真理时,才可以用语言加以表达和推演。大凡可以想象得到、且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东西,只是片面的,只是半边的真理;这种真理完全没有整体性,圆满性,统合性,大觉世尊对人说法时,他就不得不将这个人间分为生死与涅槃,虚妄与真实,痛苦与解脱来加以讲述。对于为人之师的人而言,也只有如此,别无他法可行。但这个世界的本身,既在我们里面又在我们外面,绝不是片面的。绝没有一个人或一种行为属于全然的轮回或全然的涅槃;绝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圣人或完全的罪人。这种情形之所以看来似乎如此,乃因为我们患了妄想之病,以为时间是一种真实不虚的东西。戈文达,时间并不真实,对于此点,我已体会多次了。时间既不真实,那么,横在此世与永恒、横在痛苦与极乐、横在至善与至恶之间的那条分界线,自然也就是一种虚妄不实的东西了。”

“这又怎么讲呢?”戈文达迷惑地问道。

“此话怎讲?”戈文达问道。

“当你正在求道的时候,”悉达多答道,“你很可能只见你在追求的东西,反而不能发现任何东西,反而不能专注任何东西,为什么?因为你只想到你在追求的东西,因为你有了一个追求的目标,因为你被你追求的目标迷住了。所谓求道,含有达到某种目标的意思,而得道的意思则是自在解脱,无拘无束,随缘赴感而不强立固定目标。你这位尊者啊,也许确是一位求道者哩,因为你把功夫用在你的目标上,对于目前的东西反而视而不见了。”

“我还是不很明白,”戈文达说道,“尊意毕竟如何?”

悉达多答道:“哦,尊者啊,距今许多年前,你路过这条河流,见到一个人在那里睡觉。于是你坐在他的身旁,看护着他,而你,戈文达啊,你却没有认出他。”

戈文达听到对方称呼他的名字,不禁大吃一惊,讶异得像着了魔似的望着这位摆渡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