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 / 2页)
“我想咱们也许可以今天下午去——如果你休息好了的话。”
“你去吧,我就不去了。”
“那我们可以等到明天。”
“我想要你自己去。路不远,再说你又不是不会说法语。”
“妈妈——还有什么事不是我非做不可的吗?”
她们走进餐厅时已经差不多两点了。斑驳阴影重重地印在空荡荡的桌面上,随着窗外摇曳的松枝来回晃动。两名侍应生正在收拾盘子,用意大利语大声交谈,看到她们进门,便停下来送上乏味的午市套餐。
“我在沙滩上的时候掉进爱河了。”萝丝玛丽说。
“爱上谁了?”
“一开始是一群人,看起来都不错。后来是一个男人。”
“你和他说话了吗?”
“哦,那就晚些吧——不过得在我们离开之前。”
“就几句。他英俊极了,头发带点儿红色。”她狼吞虎咽地吃着,“可惜已经结婚了——事情总是这样。”
母亲是她最好的朋友,总是尽心竭力地指点她,这在演艺圈子里并不少见。难得的是,埃尔希·斯比尔斯夫人之所以这么做,并非是为了补偿个人的失意。斯比尔斯夫人一生并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对生活也不曾心怀怨恨——两次美满的婚姻,两次丧夫寡居,每经历一次,她就愈发恬淡寡欲、心平气和。她的前后两任丈夫一个曾是骑兵军官,一个是军医,都为她留下了些财富,而她则努力要将它们照样传给萝丝玛丽。对于萝丝玛丽,她从不娇纵,好让女儿能够成长得坚毅、健壮;也绝不吝惜心力,努力要在萝丝玛丽心中种下理想主义的种子,虽说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指向她自己,只是透过她的眼睛来看世界。总之,当萝丝玛丽还是个“单纯”的孩子时,她就拥有了双重保护,一重是母亲的护甲,一重来自于自己——对于那些浅薄、轻率、庸俗的人,她怀有一种老成的不信任。无论如何,既然萝丝玛丽已经在电影界一夜成名,斯比尔斯夫人觉得是时候让她在心理上断奶了:如果这种多少带着点儿雀跃、急迫、让人喘不上气来的理想主义能够转移到她自己以外的其他什么上的话,“断奶”带给她的愉悦将远远高于痛苦。
“这么说,你是喜欢这里了?”她问。
“如果能认识那些人的话,也许会很有意思。这儿还有些别的人,但都不怎么样。他们认出我了……不管咱们走到哪儿,好像人人都看过《爸爸的小姑娘》似的。”
斯比尔斯夫人等着她的得意劲儿消退下去,然后才用就事论事的口吻说:“这倒是提醒我了,你什么时候去拜访厄尔·布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