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宗教改革(第1 / 1页)
这些事情发生在1520年,那时,查理五世已经20岁。他作为半个世界的统治者必须与教皇保持良好的关系。于是他在莱茵河畔的沃尔姆斯召开了宗教大会。他命令路德参加并且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那时的路德已经是日耳曼的民族英雄,他义无反顾地前往了大会。他在大会中拒绝收回他的说过和写过的每一句话。他的良心受上帝的支配,他无论是死还是活着都必须跟着自己的良心做事。
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势力的教会是怎样的呢?在早期的中世纪,教会一直专注于征服异教徒们。在那时,教会已经越来越富有,而教皇也住在宽敞华丽的宫殿中,他的周围总会被艺术家、音乐家和文人们围绕着。百姓们也过着比以前好很多的生活。他们生活得富裕了,住的房子也宽敞明亮了。孩子们也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他们手中的枪可以让他们反抗欺压他们的人,他们摆脱了压在肩上数百年的沉重的税收。宗教改革的主角们在这个时候便出场了。
经过慎重的讨论,沃尔姆斯会议宣布路德是上帝和人民的罪人。会议禁止任何德国人收留他,并且禁止德国人阅读他的一切书籍,一个字也不可以。但是路德这位伟大的改革者却平安无事,在大多数德国人眼中,这次会议的敕令是一项既不公正而且令人愤怒的文件。它应该受到大家公然的唾弃。为了路德的安全,他被藏到一座城堡中。他在城堡中继续与教廷对抗,并且把《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翻译成了德语。这使得所有人都可以亲自阅读到上帝的话语。
可惜的是,查理五世的父亲早逝,母亲又发疯了。所以小查理五世从小就受到他的姑妈玛格丽特的严厉管教。等他长大以后,他不得不统治着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还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奇怪的民族。他身为忠实的天主教徒,却反对宗教的不宽容与偏见。可是命运没有放过他,他不得不治理一片宗教狂热和喧嚣的世界,他十分地热爱着和平,可是他却一直都在打仗。
到了这一步,宗教改革已经不仅仅是涉及信仰和宗教的事情了。一场巨大的骚乱如洪水般在帝国内蔓延开。一部分王公贵族成为了“新教徒”(路德所说的抗议者),他们对自己管辖内的天主教徒们进行迫害。可是还有一部分王公是天主教徒,他们便将新教徒们吊死。在1526年召开了斯帕尔会议,这个会议试图解决臣民们的宗教问题。会议中颁布了一条法令:所有的臣民必须信奉其统治者的教派。这条命令将德国变成了一盘散沙。成百上千个不同信仰的小公国相互争斗,这种敌对关系持续阻碍了德国正常的发展长达数百年的时间。
1511年,路德造访了罗马。那时的教皇在品行上无可挑剔,但是他却花时间在打仗和兴建土木上。这位教皇的虔诚并没有给路德带来好感。路德只能失望地回到了威登堡。但是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路德出生在一个北日耳曼的农民家庭中,拥有着一流的才智与勇气。他接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是奥古斯丁教团的修士。然后,他在威登堡神学院担任了大学教授,为农家子弟们解释《圣经》的道理。路德将剩下的时间用到了研究《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的原文中。渐渐地他发现教皇和主教们说的话和基督本人的训示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当时的罗马教皇临终前托付给他的继任者一个任务,那就是建筑宏伟的圣彼得大教堂。可是这座教堂过于庞大,所以它还没有完工就已经需要维修了。因为前几任教皇的挥霍,到了1513年新的教皇即位开始,教廷已经到快要破产了。所以新教皇只好恢复了一个古老的做法。那就是出售“赎罪券”来筹得他们急需的资金。这个“赎罪券”就是一张以一定的现金换取的羊皮纸,这样罪人就可以缩短他在炼狱中赎罪的时间。在中世纪晚期,这样做是合理也是合法的。
可是他的计划并没有结出果实,反对教会的人们一直期待着一位更加强大与果断的领袖。就在这时这位领袖来了,他就是马丁•路德。
问题就这样发生了,在1517年的德国萨克森地区,一个叫约翰的人掌握着赎罪券的销售权。他是一个擅长强买强卖的推销员,并且他迫切的想得到钱。所以他的行为激怒了虔诚的教徒,路德在愤怒的时候做了一件莽撞的事情。
现在让我带你看一下1500年的世界,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就记住的日期,查理五世就在这一年降生了。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继承了世界地图中最广大的一片土地。这片土地都是他在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还有西班牙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祖母、叔叔舅舅、堂兄们还有姑妈们留给查理五世的。还有在亚洲、非洲和美洲拥有的所有殖民地都属于查理五世。
在1546年的2月,路德去世了。他的遗体安葬在一座教堂中。这个教堂就是他在29年前反对销售“赎罪券”的那个地方。在这不到30年的时间中,淡漠宗教,追求欢笑的文艺复兴的世界被充满着争吵辩论与漫骂的宗教狂热世界所替代。那么多年来,世界的宗教帝国一直由教皇负责。而这一刻,这个精神世界帝国突然间便土崩瓦解了。西欧又一次成为了血腥的战场,新教徒与天主教徒都为了坚持自己的神学教义而开始了大厮杀。
人类的进步就像是一个钟摆,它会不断地向前与向后摆动着。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热爱着艺术,对宗教不闻不问。但在这章的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就变得对艺术置之不理,对宗教充满着热情。
北方的人文主义者最先发动了攻击,他们向僧侣们开火,因为他们依然敬畏着教皇,而对于慵懒的僧侣们没有任何的顾忌。而令人惊讶的是,这场战争的领袖是伊拉斯谟,他是基督教会的忠实子民。他是一个穷孩子,在荷兰的鹿特丹出生,在一家拉丁语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成为了一名教士。当他在一家修道院待过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环游欧洲。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写成了书,而且他在一本名叫《愚人诵》的书中攻击僧侣的愚蠢还有他们荒谬的追随者。他要求教会停止滥用权力,并且呼吁其他的人文主义者和他一同完成复兴基督信仰这个伟大的任务。
10月31日,路德来到了萨克森宫廷教堂。他将自己写好的95条宣言贴到了教堂的大门上。这些宣言对销售赎罪券的做法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但是写这些宣言都是用的拉丁文,百姓们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路德并不是革命者,他不想引起骚乱。他只是反对赎罪券这个制度,希望自己的神职同事们可以理解。他本来并不想煽动百姓们误解教会。
欧洲北部的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与欧洲南部的人们是不同的,德国、荷兰、英国还有瑞典的人们喜欢在室内静静地听着雨水拍打着明亮的窗户。他们一本正经,不喜欢人们拿他们认为神圣的事情开玩笑。所以他们只对文艺复兴中的书籍、对古代作者的研究还有艺术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回归古希腊与罗马的异教文明这一部分充满着恐惧。这部分可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主要成果之一。可是教皇还有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将教会变成了一个气氛愉悦的俱乐部。他们在教会中优雅地谈论着艺术、音乐及戏剧,却很少提到信仰。所以,在严肃认真的北方和高雅乐观的南方之间的裂痕逐渐地扩大,可是在那时,几乎没有人认识到这道裂痕给教会带来的巨大威胁。
可是,那个时候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对宗教事务感兴趣。所以不过两个月,路德的95条宣言就已经尽人皆知,每个人都必须选择支持还是反对路德。每一个神学人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廷震惊了,他们急忙派路德这位神学教授到罗马解释他的行为。可是路德拒绝了教廷。罗马教会开除了路德的教令,路德也当着支持者的面焚烧了教皇的教令。从那一刻开始,路德与教皇便不再有和平。尽管路德本人并不情愿,路德已经成为了对罗马教会不满的基督教徒的领袖。许多人都誓死保护路德。
你也许不理解为什么会又一次兴起对宗教的热情。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文艺复兴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扩展到法国。可是到了西班牙却被冷落了。当它越过阿尔卑斯山,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