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 / 2页)
童阿杏忙得团团转。除了接触各色人等,她还得抽出时间准备讲用稿。
这也是历史。
童阿杏是苏州乡下人。她的家里贴了很多张毛主席像。堂屋、卧房、灶披间,一张挨着一张,一点空隙没有。墙上都贴满了,就用纳鞋底的麻线在空中横一根、竖一根拉成天线,把主席像用曲别针别起来,好像“万国旗”似的。“早请示,晚汇报”,从不耽误。还给毛主席洗脸,用一方干净毛巾擦拭这些像。于是童阿杏被树成典型,出了名。到童阿杏家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报社、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拍照、拍新闻纪录片,画家来画速写像……
历史,有时是荒谬的。
——她有讲稿,她怎么能写讲稿呢?
“兔子!兔子好可恨呀!我在山坡上点种了豆子,兔子就把豆种翻出来吃了!种一次,吃一次!害得我颗粒无收!”
听的。广播里,一天到晚讲毛选。
她对兔子控诉了半天,说:
——不识字她怎么会读毛著?
“我诉完了。”
但是童阿杏不识字。
我在海拉尔听到一个区人民代表其其格的故事。她出身很苦,是个穷牧民,按成分应当说是奴隶。她非常能诉苦。她就是靠到处诉苦而当上人民代表的。她不会汉话。领导上派了一个青年作家给她当翻译。不过她的诉苦都是那一套。她诉苦有一个特点,上了讲坛,首先把靴子、袜子都脱了,露出光脚。她说,冬天,下大雪,她两只脚冷得不行,就把脚伸进牛粪里。她的十个脚趾都冻掉了……青年作家看她的脚趾,好好的!青年作家给她翻译了多次,实在忍不住了。有一次,当着很多听众,说:“你的脚趾好好的呀,一个也不缺!”人民代表说:“后来我就走呀,走呀,走呀……它就又长出来了。”
童阿杏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她很会讲,讲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从乡里讲到市里,又讲到省里,最后讲到北京。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讲稿摞在一起,大概会有半尺高。
为什么要树童阿杏、其其格这样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