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宝十二载三月二十四日(第1 / 4页)
她姓崔,是太子的长子广平郡王李俶[2]的妃子。她的母亲韩国夫人,正是杨贵妃的大姊,与贵妃的三姊虢国夫人同承皇帝恩泽——这些香艳事迹连京城中寻常百姓都知道。皇帝宠爱韩国夫人,将她的女儿选为自己孙儿的妻子。
崔妃倚仗母亲和姨母的权势,平素为人悍妒骄狂,连丈夫李俶和身为阿翁的太子李亨也无计可施。看见一个胡女穿了和自己同色的衫裙,就要剥了她的衣服,原也是崔妃干得出来的事情。
店主的老母亲唱了一首曲子。雷海青记性甚好,拨弄几下琵琶弦,就将原曲弹了出来,推测道:“这曲子深沉平和,似乎有规劝之意。不知词意如何?”
狸奴说:“确实是劝诫人的故事[1]。歌词说,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池中有三条鱼。第一条鱼有一种念头,第二条鱼有一百种念头,第三条鱼有一千种念头。渔人来到池边,抛下了网,网住了后面两条鱼,却没能捉住那条只有一种念头的鱼。”
雷海青失笑:“心思很多的鱼,难道不是更机灵吗?为甚么反是那条愚笨的鱼漏网了?”
她又询问那康居老妪。老妪解释道:“念头越多的鱼,心思就越分散,越忧虑。只顾着想没用的事情,就看不见身边的渔网,不知道大祸临头。”
狸奴向雷海青转述,雷海青若有所思,道:“世间事大抵如此。一个人想得太多,反而看不见就在眼前的祸事。——所以李太白才写诗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红红的日影渐渐升高,照在简陋的几案上。
案上摊着两张蒲州熟纸,写满了“永”字。狸奴写写画画,直到纸上再也不剩一点空白,才放下笔,歪着头端详自己的字。
“好像比昨日好看了一点。”她装模作样地得出结论,拖过一双云头履胡乱穿上,对着铜镜看了一眼,跑出门去。
她税的小宅子在崇化坊,靠近长安县最西边的延平门,东边斜对着西市。西市附近的布政、醴泉、崇化几个坊,有许多蕃客们居住。狸奴没费太大气力,就向一个波斯邸的店主税下了如今的住处。这附近住的都是些贫困百姓,租金、酒饭价格低廉。
长安城内,寻常人不能骑马疾驰。她与雷海青约了在东市见面,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到。
“李太白?”狸奴笑道,“他和我打了一架,差点输与我。”
雷海青无语地看她。狸奴全无所觉,喃喃道:“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说得很是。”
“长安不是幽州,你不要与人动手了。”雷海青无奈嘱咐。“你没做甚么错事,崔妃还要为难你。你若万一伤到甚么贵人的家眷,那还得了?”
“喔。”狸奴垂头。
那个凶蛮暴戾的郡王妃的身份,狸奴事后也知道了。
雷海青听说她住在崇化坊,啧啧称奇道:“走了这么远,竟然毫无疲态。何六娘你的脚力实不一般。”
狸奴嘻嘻笑道:“我是个粗人,除了有些气力,也没甚么长处。”
雷海青抱着琵琶,走进一家贩售珠宝的胡商店铺中,对她道:“市中有些老人,会唱一些稀见的西域曲调。我想要抄录这些曲子,但他们有些人不懂汉语,只好请六娘你通译了。”
狸奴了然地点点头。入华胡人里虽然像安禄山那样懂得数门蕃语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大半辈子只在东西两市与同族打交道的人也很多,所以交易时经常需要互市牙郎做通译。
她的父母都是昭武九姓胡人,但她从来没去过西域。她对西域的想象,全靠母亲的述说来建构。听这些奇特的波斯、康居小调,便成了一种奇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