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如此风波不可行(第2 / 7页)
与他们相反的是,那七十二根气柱却仿佛像是打了兴奋剂,士气大振,朝着《笔阵图》席卷而去。化作点笔势的《笔阵图》忽然发现,自己再不能像刚才一样横冲直撞,这些气柱的灵活性和坚韧程度都上了一个境界,有好几次都差点把《笔阵图》死死缠住。
孔子门徒三千,一共出了七十二位贤人。
韦庄的笔灵,要么是由笔冢吏持有,要么存放在藏笔洞里,十分分散。即使天人笔亲自出手,也不能保证能把笔灵一支不漏地收回来,一个不慎,被对方搞得全盘翻转也是可能的。韦家流传千年,谁知道除了卫夫人《笔阵图》还藏着什么东西?
七十二位贤人?
所以为了确保把韦家收藏的笔灵一网打尽,就必须施加足够大的压力,逼迫韦家用出《笔阵图》。《笔阵图》必须要有笔灵才能驱动,韦家为了御敌,势必要把大部分笔灵放入阵中,聚集在一处——这便正中了天人笔的下怀。
秦宜仰起头来,恨恨道:“这些气柱,乃是浩然正气所化,形如束脩。七十二根束脩,正是代表着七十二位贤人哪。”
可从场面上看,这两个大阵斗得旗鼓相当,《笔阵图》还占着优势。儒门的后手,仅仅只是如此吗?
所以陆游一听韦定邦遇害,就立刻判断出函丈对韦家将有大动作。
这是当年儒门最为著名的大阵,须得聚齐七十二位博学鸿儒,每人化为一名贤人,七十二人一起发力,气柱林立,所以这个阵,就叫作儒林桃李阵。董仲舒当年靠着这个凌厉大阵,在追杀诸子百家之时大占优势,甚至笔冢主人都一度为其所困。
看到眼前的屏障越发稀薄,知道《笔阵图》的力量已经开始衰减,罗中夏知道此时再不进去,只怕没有机会了。他对秦宜和颜政喊道:“天人笔的压制,压不住青莲遗笔。你们两个在外头策应,我进去看情况收笔。”
七十二根气柱,又是浩然正气所化,显然就是那七十二贤人的化身了。
黑衣人以及他们的儒林桃李阵,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围而不攻。韦家拼尽全力发动卫夫人《笔阵图》,以为这是最后的撒手锏,殊不知那才合了对手的心意。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罗中夏喘着粗气问道。
罗中夏想到这里,心中一阵发凉。函丈这次真是志在必得啊!既要吞噬韦家的全部笔灵,也要顺便收走隐藏其中的七侯笔。
而天空中那股灵气,越发强烈,虽还看不清形体,但那通天气魄已经把整个内庄完全笼罩起来。
他忽然觉得头顶有异,不由得抬头望去。结果他发现原本紧缚住《笔阵图》的七十二根气柱,此时却少了数根,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减少。罗中夏猛然意识到,这是颜政和秦宜干的好事,在为他争取时间。
说完他也不等两人回答,便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他的身体与屏障甫一相触,温度急速上升,衣服发出一阵焦煳味道,开始卷曲燃烧起来。可毕竟这屏障的力量已经不足,还未等这股灼热传递到肌肤,他已经闪身冲破了屏障,置身内庄之中。
儒门在中华大地,曾经风光无限,可惜在这个时代,却早已式微。那一群黑衣人又是西装革履、墨镜分头,哪里有半分儒生的模样,因此罗中夏根本就没有做过多联想,直到此时,他才猛然醒悟过来。
敌人做的什么打算,他已经完全明白了。
敌人,果然是儒门。
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韦庄,而是卫夫人《笔阵图》——更准确地说,也不是《笔阵图》,而是阵中笔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