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儒生不及游侠人(第3 / 9页)
罗中夏吓了一跳,他不明白天人笔为何突然出手,干掉了效忠自己的两个笔冢吏。天人笔把两支笔灵随口吞噬,淡淡道:“既然我已成完全之体,万笔皆该归于我身,笔冢吏这种东西,没必要再存在了。”它一捋长髯,那两支笔灵的光华便从身躯外表彻底消失。
小榕被天人笔吞噬之后,韦势然便成了无笔之身,因此先觉察到了心霾的秘密(彼得虽然无笔,但他讨去了怀素禅心,亦不能入)。可惜他已油尽灯枯,无法靠近,只好故意出言提醒,让罗中夏答应天人笔的一切要求。表面看,是天人笔步步紧迫,拿走他的点睛和青莲笔,其实正好让罗中夏成了无笔的普通人,趁机入霾。
天人笔抬起手来,随意朝王尔德和诸葛一辉那边一拍,一股浩大之力瞬间笼罩两人。可怜他们表情都来不及变换,就这么带着喜悦和谄媚,被天人笔从头顶吸走了笔灵。
天人笔催促道。
笔冢主人说到这里,面露痛苦之色,身体里开始有丝丝缕缕的暗灰色心霾散逸出来。
“好了,时候不早了,罗小友,请吧。”
“是炼是纵,是去是留,这个问题困扰在下良久,从唐至宋几百年时光,仍未通透,以致郁结于心,壅塞不畅。那些块垒无从化解,反而越发沉积,后来竟化为丝丝缕缕心霾,时刻向身外散逸,缭绕至笔冢外围。到了朱熹造访之时,在下的身躯几乎已全部散为霾灰,就算他不来,不出几十年,笔冢也要自封。与他最后一战,也是在叩问在下本心——天人笔欲吞噬诸笔,化万为一,固然不对,可在下所作所为,就妥当吗?”
天人笔把目光投向罗中夏身后那座巨大的坟丘,依旧被淡淡的心霾缭绕。如今唯一的隐忧,就是在那笔冢之内。对于笔冢主人这样的人物,天人笔始终还是心存忌惮,不知他会在里面埋下什么伏手。只要顺利打开笔冢,消除最后一丝隐患,它便可以放开手脚,去教化如今的浊世了。
不过天人笔并未露出失望之色,这原也在预料之中,笔冢哪那么容易就能开启的。笔冢主人早有预言,七侯毕至,笔冢重开。
“是的,可是这事不着急……”罗中夏急躁地催促道。可笔冢主人竖起一根指头,示意他少安毋躁。
天人笔对这些人看都不看一眼,迈步向里走去,可刚一进入心霾之内,便不由自主地退了出来。天人笔如是再三,始终无法进入。那心霾含有拒斥之力,似乎单靠伟力无法化解,得满足某种条件才会散开。
“陆放翁先生所知,并非全貌。其实当年笔冢封闭,外因是朱熹所迫,可真正的内因,却是我自己欲封。”
罗中夏想到韦势然的叮嘱,别无选择,只能心神一动。陆游笔阵很快便散去,露出阵中的颜政、秦宜、二柱子、彼得以及趴在地上生死不知的韦势然。
罗中夏听完这长长的自述,久久不能言语。他本来觉得笔冢主人炼才成笔,实在是威风极了,保存天下才情也是极好的立意,没想到这其中还藏着如此深沉的痛苦,以致连笔冢都因此关闭。
它甚至已不需要去防备罗中夏,即使这个小家伙现在突然反悔,重回笔阵,它也有足够的信心可以一鼓而荡。刚才干掉王尔德和诸葛一辉,也有警告的意味在里面。
“现在你该知道,为何独有你能走进这心霾了吧?霾之心结,正在笔灵本身,所以唯有无笔之人,才不为排斥。”
从前天人笔吞噬笔灵,还要经过一番波折,如今却像是吃零嘴一样,随手即收,收之即化,可见天人笔的力量,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罗中夏这才恍然大悟,明白韦势然之前那些古怪举动的用意。
罗中夏仿佛受了当头棒喝:“什么,您自己想封冢?为什么啊?”
“首先,撤掉守在笔冢旁边的笔阵——事到如今,有阵无阵,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因为在下有一事萦绕于怀,久未能释。”笔冢主人伸手在雾上一拂,气息登时凝成一支支笔影,密密麻麻地悬浮在竹亭四周,可他倏然叹了一声,意兴阑珊,又是一拂,那些笔影又随风散去。
罗中夏搀扶着十九,挺直了腰杆:“你要怎样?”
“在下最初起意炼笔,是为了保存天下才情,不教其随主人身死而消。可我在当涂炼制李太白那一支时,那青莲笔却不肯顺服,踏空而去。这是之前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这让在下突然意识到,炼笔之举,究竟是爱惜才情,还是禁锢才情?若说是禁锢,忍见那许多惊才绝艳的才华就此消失,在世间没了痕迹,实在可惜;若说是爱惜,那么多天纵奇才,被拘束于笔具之内。我等视如珍宝,束之高阁,偶尔摩玩一二,可笔灵万世不得解脱,岂不成了玩物?——青莲笔的遁走,将在下点醒,并非所有笔灵,都甘心化笔。在下一介书生,何德何能,凭什么去决断这些天才的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