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岳寻仙不嫌远(第2 / 4页)
诸葛一辉道:“眼见为实,咱们现在就去南明山上观摩一番。据说七侯之间是可以互相感应的,我想罗先生如果亲身前往,或许会有些新的收获。”
罗中夏一进会议室,就被吓了一跳。会议室活像是一个图书馆的阅览室,在桌子上堆满了各类书籍,地板上还搁着一捆捆不曾开封的包裹,在会议室的白板上挂着一个巨大的南明山地图,上面插着几种颜色的小旗,俨然一副部队参谋部的气派。
“总不是因为奥特曼吧?”颜政对这种明知答不上来的设问句很不耐烦。
“我×,把这些东西翻完一遍,我自己都成笔灵了。”颜政忍不住开口抱怨。罗中夏看着密密麻麻的记录,头也有些疼,像是临到期末考试前才发现有一大摞专业书要看时那种穷途末路的感觉。
“只因为这南明山景色天造地设,便于石刻。于是从晋代以来,历朝文人墨客多专程来此,题壁留咏,久而久之便演化成了摩崖石刻,少说也有百余处。名流题咏,丘壑生辉。有句诗言‘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说的就是这段风流雅事。”
魏强拍了拍桌子上堆积如山的资料:“这都是咱家历代以来寻访南明山的记录,大小姐你们可以慢慢参阅。”
隐藏一片树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藏在树林里。
诸葛一辉道:“管城七侯是笔冢主人亲封,后世只有猜测,却从没有人确知究竟是哪七支。”
魏强看着他食不知味地吞下点心,宽慰道:“罗先生你不必担心,老李知道你们的难处,所以特意派了一位专家来。我负责给你们做饭,那位专家就负责帮你们找资料。”
“应该都是名气最大的吧?”罗中夏插嘴道,“你看那两支已经确认的笔灵——李白的青莲笔,王羲之的天台白云笔,这两个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啊!”
早知道这么麻烦,他宁可拼了性命再去向点睛笔问得更详细些——可惜再想来一次,也没有那枚铜钱了。
诸葛一辉摇摇头:“并非那么简单。笔冢主人遴选七侯的标准为何,没人说得清楚。比如你看李太白算七侯之内,但与之齐名的杜甫秋风笔,却没有位列其中。可见笔冢主人的想法,当真神秘莫测。”
正如鞠式耕所说,南明山能被称为冠绝浙东的“括苍之胜”,并不在它的形胜,而在于它的人文气息。魏强介绍说南明山是文化名山,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文气缭绕,应该是笔灵最喜欢落脚的地方。诸葛家早将此地划为搜寻野笔的一个重点区域,不仅搜集了与之相关的大量资料,还专门设了一个落脚点。
笔冢主人看来也知道这个理论,才把这七侯之一藏在这片摩崖石刻之中。
“嗯,只说有哪些古迹,又与哪几位古人相关。”十九言简意赅地指示道。
只是,真的这么简单吗?
魏强见人都来齐了,说:“既然大小姐你们不是来旅游的,那么关于景色的介绍我就略过不谈了。”
魏强给他端过来一盘精致点心。罗中夏拿起一块放在嘴里,还是忧心忡忡。他受了鞠式耕这么久的国学训练,对读书不像以往那么抵触,可十几年学生经历培养起来的对读书的痛恨,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消除的。
“照你这么说,岂不是毫无办法了?”
“但是……真的要看这么多东西吗?”罗中夏把求助的目光转向彼得和尚,后者捧起一份资料,正专心致志地阅读着,他悻悻地转回头来。
诸葛一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却忽然换了一个话题:“你可知这南明山因何而知名于天下?”
十九早看出他的沮丧情绪,扬起手腕轻轻拍打罗中夏的脑袋:“喂,你打起点精神。你当管城七侯是那么好找的吗?诸葛家几百年的努力,几乎把南明山都翻找了一遍,也才搜到两支笔灵。咱们第一次来,最好别把自己想得太过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