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冰龙鳞兮难容(第2 / 3页)
罗中夏这时控制着青莲笔朝冰龙墨桥一指,说道:“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这两句李白诗批此情景绝佳,一阵飞雪吹过,墨桥登时又冻硬了几分,墨冰棱角分明,光芒愈盛。
就像是……就像是一座冰雕玉砌的盘山悬桥!
“嗯?”柳苑苑和十九此时已忘了敌对身份,凑到一起大皱眉头。秦宜在一旁看得不耐烦,开口道:“哎呀,真笨,你们想想,在这鼎炉之内,有什么东西是最像杉松的?”
颜政恍然大悟,可随即又有了一个疑问:“可是这样的桥,真的能走上去吗?不是说青莲笔幻化出的,都不是实体吗?”
“仙风绝尘鸡犬喧,这里用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俨然是个解脱之势,而关键就在于最后一句。”韦势然点了点指头。众人去看“杉松老大如人立”一句,字势写得银钩铁画,苍劲有力。
这时韦势然道:“冰龙本是青莲笔幻化出来的,只具其冷,而不具其质,本是不能做桥的。可罗小友巧思妙想,驱使冰龙吸墨,墨海乃是实体,经过冰龙身躯便可冻成一条实在的墨桥。而且洞顶墨海被吸光以后,也便不会成为离开里洞的障碍,真是一举两得。”
其实“扎”这个字形容得不够准确,冰龙并不是完全把身躯都扎进去,而只是探进去一个头。与此同时,它的身躯拼命摇摆,龙尾伸长几乎接近鼎底。正像是一幅蛟龙入海图,海色纯黑,龙体纯白,两下辉映煞是醒目。
笔冢吏本是人间罕有的机遇,非福缘深厚者不能为之。而这笔阵居然把笔冢吏当作消耗品,毫不吝惜,生生要用他们与笔灵的性命耗尽鼎中火元,才能破开此局。这等视人命如草芥的破局之法,真是骇人听闻,残酷无情到了极致。
大约过了五秒钟,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了。墨海围绕着冰龙入头的地方泛起了小小的旋涡,而冰龙体质也忽然发生了变化——从脖颈开始,原本晶莹剔透的冰躯开始染上淡淡的墨色,随着时间推移,墨色越来越重,而被浸染的区域也逐渐从脖颈开始朝着躯干扩散。
“丹水含英”,含字乃是正意,意味着要将笔冢吏送去米芾紫金砚与丹鼎之火之间,以体内笔灵作为燃料,耗尽丹鼎飞出的火元,所藏七侯方能“仙风绝尘”,得以出世。
从鼎底的角度看上去,就好像是这条冰龙正试图把整片的墨海吸入体内一般。
“那后两句呢,难道就是暗寓破局之术?”十九也被吸引过来,抛下罗中夏与颜政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加入讨论中来。
经韦势然这么一说,众人均有醍醐灌顶之感,不觉对罗中夏多了几分尊敬。原本他们都把他当作一个半路出家的小毛头,至今才知其已非吴下阿蒙。十九看了看躺倒在地的小榕,又看了看一脸凝重的罗中夏,心中颇不是滋味。
韦势然道:“不错,第二句中的丹水二字,意指葛洪丹鼎与米芾紫金砚。至于这鼎飞出,便是暗示这蕴藏的丹火一飞冲天的圈套。”
正在他们谈话间,那条冰龙已经吸足了墨海,通体泛起墨黑色的冰晶光泽。洞顶墨海似乎被吸去三分之二还多,就像干旱水塘中所余不多的几汪水洼,而这条冰龙身躯冻成的墨桥,也已经初具了规模:不仅用一圈圈龙盘接续的方式减低了倾斜度,而且每一圈的鳞甲都朝上形成一片片凹凸,成了方便落脚的天梯。
柳苑苑也是头脑极聪明的人,略加提示,稍微想了下,忽然悟道:“青泥切石剑无迹,莫非指的就是悬在里洞外的石液墨海?”
说到这里,在场所有人都已明白笔冢主人这破局之诗的用意了,个个心中无比震骇。
“莫非他想把墨海吸干?那也没什么用处啊!”颜政大惑不解,他不敢惊扰全神贯注的罗中夏,彼得和尚又闭目养神,只好去问秦宜。秦宜抿着嘴想了一阵,忽然笑起来,挽起颜政的手臂道:“你说,这冰龙像什么?”
韦势然道:“不错,看来罗小友已经窥破了玄机。笔灵无人不活,于是诗句后面又加了‘如人立’三字,说的分明就是笔冢吏了。”他指头又指向第二句:“丹水含英,丹水含英,只有丹水含英,方能有鼎飞出——笔冢吏,就是这‘英’啊!”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变得至为沉痛。
颜政看了一眼冰龙,这冰龙头悬墨海,已经有一半身躯染上了墨色,脖颈处更是乌黑一片,显然已完全被墨海侵蚀。颀长无比的身躯在虚空中一圈一圈盘转而下,龙尾恰好搭到鼎底。
“难道是……笔灵?”这一次说话的居然是罗中夏,凭着鞠式耕的特训与怀素禅心,他也猜出八九分来,面色亦渐渐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