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七侯笔录(下) > 第十九章 遇难不复相提携

第十九章 遇难不复相提携(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朱熹听到其中一人居然带着颜师古的笔,不免多看了他两眼。颜师古是唐初儒学大家,与孔颖达齐名,朱熹身为儒门弟子,自然格外关注。

诸葛家的三名弟子还在生疑,祠堂空地中的风势突然又兴盛起来。韦时晴的声音随着风势传来:“臭小子们,受死吧!”

陆游掰起指头细细数着:“带头的那个叫韦时晴,是司马相如的凌云笔;另外两个年轻人,一支是王禹偁的商洛笔……嗯,那支寄身的,是颜师古的正俗笔。这阵容还不错。凌云笔是不消说的,商洛笔差了点,但胜在神会;那颜师古的正俗笔,也是不得了……”

这一次,一贯淡然的朱熹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那种执着的劲头连陆游都自愧不如。两人紧紧尾随着韦家的三位笔冢吏,一路潜行。他们一个是笔灵世界的老江湖,一个是生炼笔灵的天才,很轻易就藏匿了气息。那三位笔冢吏浑然不觉,只顾赶路。

说到一半时,诸葛宗正的脸色突然一变,面部肌肉扭曲了几分,用古怪的声音对身后三人道:“你们三个,赶紧离开祠堂!”他身后的三名诸葛家子弟迷惑不解,明明场面大优,为何要走?

朱熹推开桌子,朝酒家外走去。陆游叹了口气,扔出几串铜钱给店家,也跟了出去。

“快走,否则家法伺候!”诸葛宗正怒喝道,脸色愈加古怪。诸葛家家法甚严,那三名诸葛家子弟也不敢多问什么,转身就要离开。可其中一名子弟临走前回眸看了一眼,发觉诸葛宗正一手抓住喉咙,发出嗬嗬的声音,一手却拼命冲自己摇摆,心头大疑。他连忙叫住其他两名子弟,回转来看。

“君子守正不移,略无矫饰。”

三人站定,环顾四周,为首的韦时晴喜道:“这灵墨已经在砚上聚做了一团,想来那笔灵就在附近。”其他两个人听他一说,立刻卸下背上的书箱,从里面取出笔筒、笔挂,准备收笔之用。

当韦时晴觉察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那两把小锁倏然一闪,已经锁到了他的两处神经。一股剧烈的疼痛袭上脑海,让他忍不住惨叫一声,神识大乱,原本凌厉的风云登时衰减。几个一直被风力压制的笔童获得解放,一齐朝着韦才臣冲去。韦才臣两条腿动弹不得,只能靠商洛棍勉强抵挡,但终究寡不敌众,被打倒也只是时间问题。

正说话间,三名笔冢吏聚到了城中一处祠堂。这祠堂看得出是个小家族的产业,陈设不多,石碑也只寥寥几块。祠堂前的小空地落满了残叶枯枝,看来这个家族的子孙们对祖先的孝顺不是那么殷勤。

“居然是麟角笔啊!”

“看来在这个宿阳城内,可能会有笔灵蛰伏哪!”陆游的语气里有着遮掩不住的兴奋。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新出现的笔灵。朱熹奇道:“可你不是说每一支笔灵都是笔冢主人收在笔冢里吗?”陆游解释道:“不是每支笔灵都会收归笔冢,偶尔也会有例外。像是李白的那支青莲笔,被炼化后立刻消失无踪,笔冢主人都拿它没办法;如果笔冢吏在外面死亡,他的笔灵也可能会变成野笔,四处游荡。笔冢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世间搜集这些野笔,送回笔冢。”

却见诸葛宗正口中不住嚷道:“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右手却抓住一名子弟的袖子,眼神急迫,颤抖的指头在衣服上画来画去。

两人正说着,那三位笔冢吏已经吃完了东西,起身上路。陆游问朱熹:“你说咱们这次跟不跟上去?”朱熹毫不犹豫地回答:“跟!”跟刚才的淡漠简直就是判若两人。陆游盯着他,无奈道:“你这人该说是太直率了呢,还是太无耻了……一点都不加遮掩吗?”

那名负责控制笔童的诸葛家子弟心思最为缜密,皱眉道:“宗正叔似乎有话要说,快取墨来!”其他两人连忙取来墨汁。诸葛宗正迫不及待地用指头蘸了墨水,在袖子上龙飞凤舞地写下几个字。

“那支笔灵,是属于颜师古的?”朱熹悄声问,语气里多了丝恭敬。陆游得意地看了看他:“你不是君子非礼勿听嘛,怎么这会儿又来问我?”朱熹理直气壮地回答:“非礼自然勿听。颜师古撰写过《五礼》,至今仍大行于世,乃是礼制宗师,我打听他老人家,又岂能算是非礼?”

等到他写完,三名子弟一看,原来是“速离无疑”四个字。三人再无异议,起身便要走。诸葛宗正看到这四个字,双目赤红,拽住一人袖子,又挥指写了几个字:“无须管我。”诸葛宗正气得一口血喷出来,口中却道:“你们再不走,咱们都要死在这里!”

陆游眉头一扬,看来这一次韦家和诸葛家都出动了好手。不过诸葛家明显更加训练有素,这四位笔冢吏配合默契,进退得宜,一笔负责控制笔童攻击,一笔制造幻影掩护,一笔化石为泥牵制,一笔制造痛觉,各个击破。整个攻击手段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陆游精研笔阵,一眼就看出这四人阵势的不俗。

那三位笔冢吏进城之后,却没去客栈,而是掏出几方砚台,在小城巷子里四处溜达。陆游悄悄告诉朱熹,这砚台叫作聚墨砚,是笔冢吏用来搜寻笔灵的指南针。自古笔墨不分家,在这砚台的凹处滴上几滴灵墨,这些墨水会自动朝着笔灵的方向聚过去。

此时商洛笔被困在石中,凌云笔又因为韦时晴心神大乱而无法使用,另外一个人不知所终。大局已然底定,诸葛家的四名笔冢吏好整以暇地跳入祠堂中。

到了傍晚时分,官道前方果然出现一座小县城,城门刻着“宿阳”两个字。他们正好赶到城门关闭,混在最后一拨老百姓里进了城。

为首之人笑眯眯地对瘫坐在地上的韦时晴道:“时晴哪,想不到这次你居然落到了我手里。”他指头一挑,韦时晴的痛楚又上一层,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流下来。韦时晴怒喝道:“诸葛宗正,你小子只会用奸计!有本事跟我正面单挑,卑鄙小人!”诸葛宗正悠然道:“这叫什么卑鄙,我的麟角笔胜过你的凌云笔,这次你们算是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