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总为秋风摧紫兰(第1 / 4页)
郑和的声音大喜:“赵叔叔的情报渠道果然厉害,这么快就查得这么清楚。”
“做我们这一行,若连这点道行都没有,只怕早混不下去了。”
“那咱们现在就去?”
“呵呵。急什么,笔又不会长腿逃掉,我已经叫那儿的老板留好了。走,咱们吃午饭去,我中午已经在聚福庄订了一桌。吃完了我亲自带你去取。”
二人一边聊着天一边从屋子里出来,屋外仍旧是寂静无声,院内空无一人,只有梧桐树叶沙沙声响,树影碎动。郑和不由得赞道:“好清雅。”
一般来说,来旧货市场淘宝的人,都是一扫二停三细看:先是拿眼神在一排摊子上扫,扫到中意的就停下脚步细看;若觉得有些名堂,才蹲下来拿到手里端详。是以淘宝人的行进速度相当慢,需要极大耐心,有时候稍有错眼便会漏过宝贝。而郑和与这些人显然不同,他目不斜视,对两旁东西看都不看,径直朝前走去。罗中夏在后面远远跟着,只见郑和越走越偏,七转八绕,最后来到了寺庙的偏院。
偏院中栽种着数棵参天梧桐,周围一圈都是平顶禅房。这里空间不够开阔,一条碎石小路又曲折,所以设摊卖货的人少,只有一些比较正规的古董店在这儿租了几间禅房,稍加装修当作门脸。比起前院摩肩接踵的喧闹,后院树荫铺地,间有凉风,倒是个清雅的所在。
郑和走到一家挂着“墨雨斋”招牌的商店,毫不迟疑地走了进去。罗中夏躲在梧桐树后一看,发现商店门口的橱窗里陈列着文房四宝,心里霎时明白了:原来这小子想捷足先登弄到菠萝漆雕管狼毫笔,去给鞠老先生表功。出身书香世家的郑和想淘古董,关系渠道可比自己多得多。比如眼前这墨雨斋,看装潢就透着古雅之意,比外面摊贩要有势力多了。
他看看左右没人,轻手轻脚走过去,悄悄凑到商店木门前竖起耳朵偷听。墨雨斋店面不过几平方米,老旧禅房又没隔音效果,所以屋子里说些什么,罗中夏听得是清清楚楚。
“赵叔叔,这次真是辛苦你了。”这个声音是郑和。
罗中夏没想到自己如此幸运,居然无意中偷听到这么一条重大信息。他刚才一听赵叔说完毛笔下落,立刻转身就走。既然郑和还要吃个午饭才去,那就是老天爷要让自己拿到那管毛笔了。
出了旧货市场,为了节约时间,他自行车也不骑,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玉山路而去。路上罗中夏问了下司机,知道玉山路上确实有一家长椿旧货店,不算太大。可巧司机也是南城人,知道具体位置。罗中夏心中大慰,事事皆顺,可见是天意了。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出租车开到了玉山路上。司机一踩刹车,伸手朝路边一指,说:“就是那儿了。”
罗中夏循司机手指望去,看到一栋灰白色的二层小楼,楼顶竖着中国联通的广告,几根天线歪歪扭扭地朝天空竖立。一楼门面从左到右依次是发廊、网吧和一家卖盗版碟的音像店,在最右面是一个用两扇黑漆木门挡住的门面,中间只留一条很窄的缝隙权当门口,上面挂着一个招牌,写了篆体的“长椿”二字,除此以外别无修饰。
罗中夏下了车,看看时间,才刚刚十二点半,恐怕郑和他们的菜还没上齐呢。
一进店内,罗中夏先感觉到一阵缥缈的凉意,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屋子里头不算黑,一盏日光灯在屋顶咝咝地亮着,被从门口射进来的日光中和,显得苍白散淡。整个外屋散乱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物,从满是铜锈的关公像到“文革”时的军用水壶一应俱全。里面还有一个小门通往后屋,门上贴着一张倒写的福字。
“呵呵,郑大公子难得有求,我怎么会推辞呢。”另外一个人笑道,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不过你怎么忽然对毛笔有兴趣了?”
“嘿,别提了。我们学校出了个冒失鬼,把鞠老先生的藏笔给踩断了。鞠老先生有肚量,也没故意为难他,只让他去淘一支一模一样的来。他一个外行人,怎么可能淘到真笔!”
罗中夏在屋外听到对话,恨得直咬牙齿,心说好你个郑和,怎么私下乱嚼舌头。他又转念一想,好像人家说得也没错,自己一个外行人,想淘到真笔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屋里二人浑然不觉外面有人偷听,自顾说着。罗中夏正屏息静听,屋中突然响起一阵音乐,倒把他吓了一跳,急忙朝旁边躲了一步,几秒钟后才反应过来这是手机铃声。
屋子里那个姓赵的对着手机“嗯嗯”了两声,然后对郑和喜道:“笔有着落了,有人在南城玉山路的长椿旧货店里,见到过和鞠老那支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