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宁期此地忽相遇(第3 / 7页)
这坟包有半米多高,坟土呈黑色,周围一圈青砖松松垮垮地箍住坟体,已经有许多砖块剥落,露出黑黄色的坟土。坟前斜斜倒着一面墓碑,碑面已经裂成了三截,字迹漫漶不堪,但还勉强能辨识出,是三个字:
退笔冢。
他们穿过云门寺后,沿着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朝大山深处走去。云门寺的路在山坳底部,秦望山的数座高大山峰耸峙两侧,如同巨大的古代武士披着繁茂的绿色甲胄,沉默地睥睨着小路上的这三个如蝼蚁草芥般的行人蠕蠕而动。
这条山路想来是过去云门寺兴盛时修建的,依地势而建,路面以灰色碎石铺就,两侧还一丝不苟地用白石块标好。每一处路面上的石棱都被磨得圆滑,可见当年盛况。可惜现在废弃已久,路面满是落叶尘土,许多地方甚至被一旁横伸过来的树枝侵占,石缝间蓄积了许多已经沤烂的黑黄色叶泥,让整条路看起来爬满了灰明相间的条条斑纹。
这路愈走愈静,愈走愈窄,窄到过滤掉了所有的声音,仿佛引导着人进入另外一个幽静的世界。
步行了大约十五分钟,他们翻过一道高坡,终于看到了空虚口中提到的云门塔林——尽管有云门寺的前车之鉴,可他们还是大吃一惊。
这是一个方圆几十米的石园,一圈低矮的断垣残壁,只有从石台上的三四个柱础才能勉强看出当年佛塔的痕迹。现在塔身早已经倾颓难辨,只剩几截塔石横陈,其上青苔斑驳,岩缝间植物繁茂。用脚拨开层层杂草,可以看到数个蓄满陈年雨水的凹洞,这想来是佛塔底座用于存放骨灰的地宫,如今也湮灭无迹,沦为草间水坑。
十九怒道:“难道让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到处溜达?”她昨晚说好了先办事,再报仇,可一看仇人就在附近,这怒气就压不住了。
诸葛长卿还在一旁煽风点火:“青莲遗笔的笔冢吏是个半吊子,时灵时不灵;那个粗眉大眼的没有笔灵,不足为惧;唯一需要提防的,只是那个高个子。”
“那一支从特征上来看,应该是画眉笔,据说是治愈系的,没有战斗力。”诸葛一辉习惯性地报出分析。诸葛长卿搓了搓手,笑道:“没错,这么算起来的话,敌人弱得很,干吗不动手?”
十九这时看了他一眼,奇道:“长卿哥你怎么对他们那么熟,难道你以前见过他们?”
诸葛长卿先是一怔,没想到十九怒火中烧的时候,还能问出这种问题,连忙回答道:“房斌老师被青莲笔杀死时,这管笔也在场。”他怕十九继续追问,挥手示意他们两个靠近自己,低声道:“我有一个计划……”
两株墓园松树少人看管,一棵长势蛮横,枝杈肆意伸展;另外一棵则被雷火毁去了大半,只剩了一截枯残树干。看起来,这里废弃起码已经有数百年时光了,仿佛已经彻底被世界遗忘,于无声处慢慢衰朽,慢慢磨蚀,空留下无人凭吊的塔基,令人横生出一股思古幽情。
“这,就是塔林?”
罗中夏忍不住问道,他之前对塔林的印象是少林寺内那种鳞次栉比、多层宽檐的高大佛塔,林立森森。而眼前的情景与想象中落差实在太大。这里就好像是《天空之城》里的拉普达(Laputa)一般,已经死去,留存给后人的只有空荡荡的遗骸。
佛塔都已经不在,遑论别的。他想到这里,心中忽地一沉,难道说这一次的寻访落空了吗?可点睛笔明明是让自己来这里的。一阵山风吹过,颜政和二柱子互视一眼,一起蹚进深草,沿着塔林——其实应该叫塔林废墟——走了一圈,绕到后面的翠绿色松树林中,突然一起嚷道:“你来看!”
罗中夏连忙赶过去。原来在塔林废墟后的一棵古树之下,尚有一处坟茔。周围青草已经有半人多高,若不走到近前是断然不会发现的。
他们声音越说越低,旁边傻站着的空虚看到那个精悍年轻人不时用眼角扫自己,心里生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下意识地回头去看云门寺后山,只见树林荫翳之处,一群山雀扑啦啦飞出来,四散而走。远处山坳中不知何时飘来一片阴云,恰好在云门塔林的上空。
“阿弥陀佛……”空虚不由自主地捏了捏胸前佛珠。
“怎么转眼间就阴天了?”
颜政手搭凉棚朝远处望去,山间原本澄澈的天空忽然阴了下来,一层云霭不知何时浮至山间遮蔽阳光,周围立刻暗了下来,仿佛在两座山峰之间加了一个大盖子。原本幽静的苍翠山林霎时变得深郁起来,让人心中为之一沉。
“九月的天气真是和女人一样变化无常呢。”颜政感叹道,然后发现没有人对他这个笑话表示回应。二柱子不懂这些,罗中夏低头赶着路。他只好解嘲似的摸了摸自己的头,继续朝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