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忆昨去家此为客(第2 / 9页)
罗中夏没料到他会忽然问这么一个高深的问题,只好敷衍着回答道:“还好吧。”
老李摇摇头,声音略微有些激昂:“就表面上来看,当然还算不错,经济在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然而同时人们的道德水平却在直线下降啊。你觉不觉得,如今的社会,已经到了古人所说礼崩乐坏的程度了?金钱至上,利益至上,整个社会完全物质化了,已经忘记了传统道德和精神。国学不存呢!”
“诸葛家和韦家再不和睦,也不会伤人性命,这是铁律。可这第三股势力,却不会在乎人命,他们很可能是殉笔吏的余孽,这可就麻烦了。”老李沉声道。
“殉笔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罗中夏隐隐觉得,这件事十分关键。秦宜就是用奇怪的法门,把郑和给炼成了笔,而诸葛长卿杀房斌,似乎也与此有关联。
老李把目光移向房间内的文房四宝,徐徐道:“既然罗小友你问起来,我便直言相告。笔冢自南宋关闭,从此再无笔灵,这你是知道的。可是历代总有个别笔冢吏不甘心,希望能找回笔冢主人的炼笔法门,再开笔灵之道。可惜他们没有笔冢作为参考,亦无正道在胸,最后从两家炼制笔童的手法里,开发出一套以活人炼笔的邪路,叫作殉笔。”
老李说到这里,信手拿起一管毛笔,用手指摩挲其笔尖:“笔冢主人炼笔,是取那些天才死后的不昧魂魄,凝炼成笔灵;而殉笔之道,则是拿一个与笔灵相合的活人生生炼化,再让笔灵将其夺舍——换句话说,是笔灵吞噬掉人的魂魄,借着人躯复活。笔冢吏是身怀笔灵,而殉笔吏,则是占据了笔冢吏身体的笔灵。”
罗中夏听得毛骨悚然,这可真是至邪之法。细细一想,这正是郑和所遭遇的事。秦宜拿来殉笔的,虽然只是一支无心散卓,但原理是一模一样的。
“罗先生你看这字如何?”
“挺好,写得蛮大的……”罗中夏不通文墨,只好这么回答。老李也不生气,哈哈大笑,把毛笔在水里涮了涮,搁到了笔架上,然后踱步出来。
“你的事情,我已经都听说了。”老李让他坐到沙发上,自己则坐到了对面,双手优雅地交错在一起。罗中夏摸不清楚他的用意,保持着沉默。这个人的双眼非常有特点,里面总似燃烧着一些什么东西,很有激情。
“退笔之事,他们韦家帮不上忙,我们诸葛家亦无办法。既然云门寺的退笔冢是个圈套,那么你唯一的选择,就只有去永州的绿天庵碰碰运气了。”老李开门见山。
罗中夏松了一口气,很久没碰到这么坦诚的人了:“多谢您的关心!我会尽快退掉笔灵,至于青莲遗笔和点睛,等退出来,你们想要就拿去吧。”
老李又道:“笔冢传人,最崇灵性。而殉笔搞出来的,都是行尸走肉,只配叫作笔童,实在是大逆不道。这个殉笔法门太过邪恶,诸葛家和韦家曾数次合力围剿,销毁典籍,杀死行邪法之人。我本以为这已失传,想不到……今日又重新见到了,还把爪子伸进我诸葛家来。”
说到这里,他冷哼了一声。诸葛长卿是家中主力,居然都叛变了,还不知殉笔吏余孽在诸葛家渗透了多少人。
“罗小友,你未来要面对的,恐怕是这些敌人。他们要取笔,可绝不会顾惜人命。何况你的渡笔资质,可是殉笔吏们求之不得的上等材料。你,逃不掉的。”
韦定邦说过同样的话,看来两家的族长,都不看好罗中夏的退笔之旅。罗中夏心中一阵躁郁,他想逃避,可是越逃,牵涉越深。原来只是为完成一个课外作业,可折腾到现在,却变成了整个笔冢世界的纷争核心。他坐立不安,觉得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简直要窒息而死。
这时老李忽然问了一个奇怪的无关问题:“罗小友,问你个问题,你觉得如今的时代怎么样?”
老李似笑非笑:“罗小友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惜啊,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看你身具渡笔之才,必然是要被诸方觊觎的。”罗中夏心中一惊,想不到他和韦定邦眼力一样犀利,一眼就看出了自己是渡笔人的身份,而且也说了一样的话。
老李看到罗中夏的反应,抬起手来,语气凝重:“本来呢,你退笔,我取笔,两厢情愿,没什么问题。可是这一次诸葛长卿的背叛,让我发现,除了诸葛家和韦家之外,还有第三股神秘势力在悄然布局。我有直觉,他们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是韦势然?”
“有可能,但不完全是。”老李道。
那么,秦宜去韦家盗笔,背后是否有人唆使?这么一分析,罗中夏发现,真的隐隐有一股力量,似乎把这两家的边缘人都统合在了一处,俨然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