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个文明的战争(第2 / 3页)
攸侯喜指挥官是一位以任何时代标准都可称得上英俊的东亚男性,他的鼻梁和双眼之间的距离充分显示蒙古人种基因尚未对中原文明有任何侵袭的迹象。他听到报告,谨慎地问道:“对方是否有显示出任何敌意?”这是两个文明圈进行第一次接触时的所要问的第一个标准问题。
整个登陆行动结束后,工匠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就地建造营地,士兵们携带着弓箭潜入丛林,他们猎到了色彩斑斓的鹦鹉、美洲豹和僧帽猴。攸侯喜指挥官则与巫师和公共关系专家们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攸侯喜指挥官指出海滩附近一定存在着一个玛雅人的军事基地,不然无法解释那些继航能力极短的独木舟。
首先发现玛雅联合水警队的是殷商远洋舰队的侦察舰,这一情况立即被上报给了舰队指挥官攸侯喜。
同时他还对玛雅人的反应表示担心,他们一定会觉察到独木舟部队的覆没,继而组织一切可能的力量反击。在殷商军的防御工事没有修好前,他不想与玛雅军的主力正面冲突。
现在这些严重超载的独木舟正在作每个月例行的海上演练,其目的在于让玛雅水警们克服对大海的惶恐感。每一只独木舟上都至少坐着三名水警,他们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蜷缩成一团,任由摇摇欲坠的独木舟随着海流飘动。有些人还晕了船。
联合水警队的水警们终于注意到了这支大舰队的存在,但他们浑然不知自己的危险境地。有的后世历史学家认为,这不能怪水警,因为玛雅文明的字母里没有T字,但问题是,殷商甲骨文中也没有。
无论怎样,攸侯喜指挥官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踏足美洲大陆的人类。在那个时候,哥伦布的直系祖先还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里画野牛,并用简陋的大棒子殴打它们遥远的表兄尼德安人。
接获命令的殷商舰队二十条船拉起风帆,开始调整姿态。这些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海面上一字排开,迅速抢占了T字横头阵位,让位于舰只右舷的青铜投石机对准三百米以外的玛雅独木舟群。
按照一些有偏见的西方历史学家的说法,攸侯喜指挥官一定是白人,第一个踏足美洲大陆的只能是白种人。但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众所周知,攸侯喜指挥官既没有携带任何黑奴,也不喜欢马铃薯,不吃土豆也不蓄奴,这对于一个移民新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种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同时他让随船巫师用火去烧一个玳瑁壳,这是舰队航行至所罗门群岛时从当地土人手里弄来的,为此付出了三个水手的代价,当地土人则损失了六个部落以及他们的全部水果。
其实攸侯喜指挥官的担心是多余的,玛雅文明圈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完全随机,这种文明的扩散趋势和方向是非线性的,犬牙交错,杂乱无章。因此诸部落城邦之间的交流体系极不完善,平均信息传播速度比音速慢一万倍,也就是三公里/每天。
继攸侯喜指挥官之后,殷军的其他舰只也陆续靠近码头。随着有节奏的号角声,大船按批次卸下了一批批的水手、战士、巫师、工匠和公共关系专家。攸侯喜指挥官坚定地认为,如果当时帝辛陛下手下有足够的专家,就不会发生牧野之战的倒戈悲剧。这位充满了睿智的指挥官敏锐地意识到控制舆论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要求下,这只舰队配备了两百名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
攸侯喜指挥官于是下了决心,他弹弹手指,下达了一个简短的指示:“用舰炮驱散他们,然后建立一个登陆场。”
这些公共专家和巫师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巫师负责占卜,而公共专家负责在明天解释为什么巫师昨天的占卜在今天没有实现。于是在漫长的航行旅途中,所有人都保持着对巫师权威的敬畏,一个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对此侦察舰的回答是:“这要等把他们全干掉之后才知道。”这是两个文明圈进行第一次接触时第一个标准问题的标准回答。
殷商舰队的登陆持续了大约整整一个下午,最后站在墨西哥西海岸边的殷人总数达到了一万人,他们携带了大量的青铜武器、工具、粮食种子和竹简,甚至还有一辆精致的两轮马车。跟这些阔人相比,一千多年后的第一批白人殖民者寒伧到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