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雪城(下) > 第三章

第三章(第2 / 2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另一个说:“就是!趁早甭走这过场,拉鸡巴倒吧!往后这种角色,抬举别人好啦。我们不想入党,也犯不着在整党运动中显积极!”

连续三年的红旗车间,没有个群众代表乐意参加整党座谈会,当然有损红旗车间的荣誉。没奈何,他只得自己挺身而出。他一向自称“党外布尔什维克”,非党群众也习惯了如此看待他,以车间主任的身份充当车间代表,似乎也合情顺理。

会开得是相当之沉闷。党员不发言,群众代表们也不发言。尤其那些都有点以权谋私损公肥己的把柄攥在群众手中的党员干部,一个个摆出预备挨整的惴惴然如坐针毡的模样。而作为代表不得不参加这种会的群众,则根本不想面对面地揭他们的底儿。倒不是怕。一九八六年,群众什么话不敢说?是不屑于。一九八六年,被称作群众的最普通的中国人,似乎对什么事儿都不屑于了,评职称涨工资分房子之类的事儿例外。

用群众的话说:“犯得着么?”

“第二条,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外人士组成。贵党自己监督自己,差不多等于不受监督。比如腐败现象,一旦整到自己头上,不是就整不下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么?……”

调查组的四个人全拿出小本儿记。

邢副厂长默默地吸烟,呷茶。

“第三条,贵党的领导干部,首先自己要继续相信社会主义。其次起码得证明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是相信社会主义的。要不‘社会主义好’光留给老百姓体会,你们去体会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老百姓怪过意不去的……”

“第四条更邪乎!说呀,看着我干什么?看着调查组的同志说!”

“那,问他自己吧。我们眼里看他,倒是和本厂的女人没什么不正经的勾搭……”

调查组的工作是深入细致的。了解够了党外群众的意见,又了解党内干部的意见。党内的大大小小干部,对姚守义的印象和评价普遍也还算不错,不失公正。分歧当然是有的。一部分人主张应该大胆提拔年轻干部。再说他已经当了三年多车间主任,他那车间又连续三年是红旗车间,领导能力工作经验都受过锻炼。另一部分人觉得他毕竟还太嫩了点,一下子提拔到厂一级领导岗位上,总归让人有些替他担忧。但这两种看法,并不针锋相对。

却是五十七岁的邢副厂长提出了很严肃的一条疑义——姚守义还不是党员。一千六百余人的企业,交给一个不是党员的年轻人当家,如何体现党的领导呢?党委和他的关系又怎么个摆法呢?

调查组四人面面相觑。如此首要的原则性的一条竟忽略了!他们觉得怪狼狈的。

“姚守义不是党员么?”调查组组长,局组织处副处长,一位正处在更年期的不苟言笑的我党女同志不相信似的问。

“第四条么,我想想原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噢,他说,劝贵党今后少谈点主义。老百姓从来不靠主义活着。过去穷苦农民跟着共产党打土豪也不是为了主义,是为了分田地。老百姓活得不好,这国家也没好。别把主义当成个玩不坏的玩艺。还说,要是贵党非要谈主义不可,就多谈点和平主义,人道主义,只这两个主义如今还跟老百姓有点关系。如果打日本来了个天皇,或者打英国来了个女王,能比共产党早五十年使中国富起来,我姚守义就带头不跟着共产党信马克思主义,而要信天皇信的那个主义,信女王陛下信的那个主义了……”

“听听,听听……”

邢副厂长大摇其头。那样子仿佛会突然拍案而起,高叫“哎呀,怎么得了!”

姚守义当时是在主持会议的邢副厂长三番五次的督促之下才发言的。他的发言引起一阵阵笑声。群众代表们笑,党员笑,干部也笑。只他自己不笑。那天他本不想参加这种会,他原指定两名工人作为第二车间的代表。临到开会,他们推三拒四说什么也不肯扮演代表的角色了。

一个说:“整屁党啊,帮着党整了几次啦。整出点起色了么?还不是越整,党的形象在群众中越灰不溜秋的?”

“姚守义怎么可能是党员呢?”邢副厂长环视着本厂的党内同志们,慢条斯理地说,“他跟我们党员说话,张口闭口,贵党如何如何的。整党期间,就在这个会议室,他的发言近乎恶毒攻击了。老马当时你也在场,他怎么说的?”

“他说……他说:‘我给党员提四条建议’……”

“哪四条建议,向调查组的同志们详细汇报么!”

“第一条,修改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成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这么改,再动员群众帮助贵党整党时,贵党的大部分党员干部,较容易通过……”

“接着讲么。四条都讲完嘛!吭吭哧哧地干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