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上海的早晨(第4册) >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家都别动肝火,平心静气地谈,好?”冯永祥最近没有抓棉纺业合营的事,本来对计算公式没有兴趣,听他们一争,倒感到里面蛮有学问,便插进来问,“有没有其它计算公式?”

“信老,你觉得这个规格怎么样?”马慕韩赶紧补了一句,他想应该首先征求潘信诚的意见。

“有倒是有,”江菊霞点了点头,说,“丽新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提的是,耐用年限减掉已使用年限,等于尚可使用年限。”

“要是按照这个公式计算,那些老掉牙齿的机器便要升值,算出来的已使用年限,与实际不相符合。那些超龄机器,只要保养得好,修理修理,多用一二十年问题不大,从尚可使用年限求出已使用年限一定不正确。”

徐义德看出他十万纱锭的宏伟计划已成泡影。政府提出这个规格,不啻给沪江纱厂筑了一道防御的长堤,通达再也没有理由提出与沪江合并合营的要求。这个规格政府虽说要同业讨论,但是大道理谁也推不翻,实际上裁并改合的方案等于已经拟定了。门当户对也好,自由恋爱也好,都是枉费心机,没啥噱头,倒是清产定股方面,油水不小。棉纺织厂的资产中机器设备的比重很大,一般厂要占百分之八十左右,要是在这方面提高一点,可以大大提高全部资产的总值。他利用今天的机会,提了出来:

“可是你没法否认它尚可使用年限。”马慕韩心中默默计算,兴盛的机器要是照这个公式计算,机器升值千把万也不稀奇。

“这么大的事体,我怎么能做主呢?我只能把今天谈的向他报告报告。”

潘宏福忍不住在一旁支持马慕韩:

兴盛的机器还是马慕韩父亲经手买进的,到现在快五十年了。马慕韩很欣赏这个公式,如果照这个公式计算,兴盛的产值便要提升。他赶紧接上去说:

潘宏福自己以为这回说得很巧妙了,潘信诚却还不满意,认为他仍旧缺乏涵养,讲话冒失,信口而出,叫潘信诚没法阻挡,暗暗给他捏了一把冷汗。幸好他没有说下去,潘信诚用雪白的手绢拭了拭额角,又揩了揩嘴,担心地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个公式可以考虑。”

“这个么,我也听同业谈起。”潘信诚曾经在家里和潘宏福计议过。他们想好了一个公式。潘宏福利用江菊霞提出的机会,借别人的嘴说道,“他们提了一个计算公式,就是耐用年限减去尚可使用年限,等于已使用年限。我觉得这个公式可以研究研究。”

“我看这个公式不能考虑……”

潘信诚没有理冯永祥,他的怀疑的眼光对着江菊霞。她摇摇头,娇声娇气地说:

“慕韩兄这个意见对,机器尚可使用年限,任何人也不能否认。”

“史步老没来不要紧,”冯永祥跷着二郎腿,悠然自得地望着潘信诚说,“他委派我们江大姐担任特命全权代表,有啥意见,她可以做主。”

“已使用年限与实际不相符这一点,”徐义德丝毫也不让步,按照这个公式计算,潘家、马家的资产总值都要升值,相比之下,沪江的机器等于降值;他不能实现十万纱锭的计划来提高自己在工商界的地位,但也不能让别人凭空升值来压低沪江的地位,他对马慕韩说,“我看,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的。”

“这个规格想得实在太好,我没有意见,完全赞成。不过史步老今天有事没来,棉纺业许多同业也不在,这是件大事体,要征求征求他们的意见。”

“但是我可以转达各位的意见。”江菊霞说,“这个问题大中小户都很关心,关系到每一个厂的切身利益,早就有人提出来要谈了。我们棉纺织厂的资产主要是机器设备,这个问题在上海十分复杂。有些厂的机器还是满清时代买进的,有些厂的机器是解放以后才从国外运来的,是最新式的立达机器。各式各样的机器怎么算法?确是一件伤脑筋的事体。”

徐义德说了这一句,潘宏福嘴嗫嚅着,蠢蠢欲动。刚才潘宏福冒里冒失冲出那一番话来,潘信诚提心吊胆,怕他再乱说乱道,一对锐利的眼光就没离开他的身边。果然他又要开口了,潘信诚有意高声咳了一下。他一听这意味深长的咳嗽声,不得不紧闭着嘴。马慕韩不假思索地反问徐义德:

“这有啥好酝酿的?”冯永祥刚才碰了潘信诚一个软钉子,生气地说,“我们这位特命全权代表又不能做主。”

“为啥不能考虑?”

“信老说得对,规格让同业讨论讨论,听听大家的意见再说,今天无法谈定。倒是清产定股问题,现在可以酝酿酝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