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1 / 4页)
“这确实从来没有过。”张小玲听汤阿英讲的这些情形,也觉得奇怪。她问,“你想一想,那天夜里他们运走了多少件纱?”
张小玲停下笔来,兴奋地说:
管秀芬没等汤阿英开口,马上答道:
“厂里那一阵子生活难做,为啥断头率那么高?这里面一定有鬼,准是徐义德在里面掺了坏花衣!盗窃国家代纺的原棉。仔细把这笔账算一算,可多哩。……”
“我和阿英看了一会,就走了,不晓得他们运走了多少件纱。”
“啥都可以写,不具体也没啥关系,材料组他们可以根据大家的检举材料综合整理,你提一点,他提一点,汇拢起来,就多了,也具体了,可以发现问题看出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最后就可以找出问题来了。你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写。”
“差不多。”汤阿英点了点头,思索地说,“还有一桩事体,我想来想去总觉得徐义德搞鬼,可是不具体,也没有把握,你看可以不可以写?”
“那还是大前年六月间的事体,我下了工,路过仓库,看到那边停了好几部大卡车,一蒲包纱一蒲包纱往外搬,堆在大卡车上,装满一车开走了,又装一车。我朝仓库里面一看:许多人走来走去,忙忙碌碌,特别是方宇驻厂员,手里拿着个紫蓝色的印色盒子,在一个个纱包的骑缝上打印子,满头满脸是汗,从来没有看见他那么卖力,那天晚上可精神啦,这边纱包打完了,又到那边纱包上去打,不像过去磨洋工,做起活来死样活气,那次动作可快啦,满嘴新名词,说的可好听哪,猪嘴上插葱——装象哩!方宇好像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我刚才想,这里面一定有啥鬼名堂,自从我进了沪江厂,没看见方宇这么忙过,也没看见他那样卖力气过,……”
“一年也不止,至少有一年两个号头。”
“那天我也亲眼看见了,”管秀芬听汤阿英检举这桩事体,她停下笔,听出了神,插上来说,“我也从来没有看见方宇那样积极过,经阿英一分析,这里面大概有蹊跷。”
汤阿英望着教室的黑板,秦妈妈和杨部长号召的声音在她耳际萦绕,过去的事又在她眼前显现了。她回忆地说:
“你也走了?”张小玲问汤阿英。
“你讲吧,我来写。”
汤阿英点点头。张小玲惋惜地说:
张小玲放下笔,用右手数着左手的指头算了算,说:
汤阿英得到管秀芬的支持,她的怀疑更大了,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想想粗纱里也有鬼,有时粗纱间送来二十支的粗纱可粗哩,一定只过了头道,没有过二道,徐义德在这个上头又偷工又减料。像这样的粗纱,大概用了有一年。……”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哪家买纱这么急的,连夜装货,早过了下班的辰光,方宇加班加点,栈务主任马得财加班加点,整个仓库的人都加班加点。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我们厂里生活难做辰光长远啦,这笔账算起来一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