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上海的早晨(第2册) >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没有。”

郭彩娣一番好意,却突然叫杨健把碗拿走了,她走上一步问道:

钟佩文捂着脸否认道:

“可是现在技术人员的材料最少……”

杨健看到大家都站在那里谈话不吃饭,附近桌子上的人也投过来关注和问候的眼光。他说:

钟佩文不再隐瞒要写剧本这个事实了,说:

“装饭吧,边吃边谈,好不好?”

“这需要大家来创作。你做过工,现在又是在纱厂里脱产搞工会工作,文化水平不低,条件是很好的。我听说你准备写个‘五反’剧本,我心里非常高兴。五反运动是一场严重的深刻的阶级斗争,主体当然是工人阶级领导对民族资产阶级斗争,但是技术人员也是一个方面。你那个剧本里,我觉得技术人员不可少……”

“我确实搞过文艺工作,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大学里读的就是中文系,但早就放弃当一个诗人的愿望。不过我现在对文艺仍然还有些兴趣。如果能够帮助你,我当然是很愿意的。”

“大家从来没有那样痛快过,见了你们,我们勇气比过去更足了,劲头也更大了。”

“杨部长你帮我忙写剧本好不好?”钟佩文现在不隐瞒他的愿望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说,“我不会写剧本,其实我想写个活报,配合五反运动。工人同志们老问我要剧本演,常常找不到适合的剧本。我这个工会文教委员推卸不了责任,就大胆试试看。”

这是汤阿英的声音。余静把大家介绍给杨健,最后介绍到汤阿英,杨健关心地问:

叶月芳说:“他当然内行,小钟,你还不晓得杨部长是个诗人哩。他休息的辰光,总爱拿本文艺书看。”

“好。”

“那是的,”钟佩文脸上的红晕消逝了,转过身子,恢复了平静,说,“工人同志们常说没有文艺作品看。”

郭彩娣伸过手来拿了两个碗要去替杨健装饭,给杨健看见了,连忙拿过来说:

“文艺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一部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经发表了讲话,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解放后创作太少,尤其是真正反映工人生活的有力作品太少。”

“我也有两只手,从来不要人装饭的。”

“早产以后,身体复原了吗?”

“杨部长分析得很内行。”

汤阿英奇怪地看了杨健一眼,觉得杨健啥事体都晓得,连她早产也知道,并且像一家人似的关心她。她感激地点点头,说:

“从文艺创作要求来看,现在技术人员的材料已经不少了。他们不是没有检举吗?他们不是还在观望吗?他们不是顾虑重重吗?这是必然的过程,这是他们发展的过程,剧本里很需要写。‘五反’检查队一来,技术人员马上就站稳立场,那是不现实的。”

“好了,谢谢杨队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