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的父亲母亲 > 看自行车的女人

看自行车的女人(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她说出了一座我陌生的河南城市的名字。我知近年某些省的地区级城市的师范类专科学院,也有改挂大学校牌的,就没再问什么。

后来,那女人又在一家商场门前看自行车了。一次,我去商场买蒸锅,没有大小合适的,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没想到看自行车的人会是她,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那么说时表情挺不自然,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度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愣了愣,似乎要回忆起在哪儿见过我,又似乎仅仅是由于我的话而发愣。也不知她是否回忆起了什么,总之她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的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我们自己反倒是很稀奇之事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的不好意思。仅凭此点,以我的经验判断,在牙科医院前的人行道上发生的事中,这外地的看自行车的女人,毫无疑问被欺负了……这世界上有多少事的真相,是在众目睽睽情况下被掩盖甚至被颠倒了啊!这么一想,我不禁替她不平……

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见她的一只手替我提起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看自行车的女人跑了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又听卖书人好像不情愿似的:“行行行,别啰唆了,十五元六角拿去吧!”

北京下第一场雪后的一天晚上,北影一位退了休的老同志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寄给报社。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河南的看自行车的女人。他说他到那家商场去取照片,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没骑自行车,走回了家,拎兜也忘在自行车筐里了……

“还不到半年。”

“来北京多久了?”

“家乡的日子怎么样呢?”

她默默地,有些不知说什么好地笑着。

“不容易过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

我听到她在背后央求地说:“卖给我吧,卖给我吧,我真的就剩十五元了!你看,十五元六角,兜里再一分钱也没有了!我不骗你,你看,我还从你们这儿买了另外几本书呐!……”

“拎兜里有几百块钱,钱倒不是我太在乎的。我一共洗了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吃完晚饭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急忙忙打的去存车那地方,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一辆自行车了!人家看自行车那女人,冷得受不了,站在商店门里,隔着门玻璃,还在看着我那辆旧自行车哪!而且,替我将我的拎兜保管在她的书包里。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是不是?”

我第二次见到她,是在北京的一家书店门外。那家书店前一天在晚报上登了消息,说第二天有一批处理价的书卖。我的手,和一只女人的黑黑瘦瘦的手,不期然地伸向了同一本书——《英汉对照词典》。我抬头,认出了对方正是看自行车的女人,不由得将伸出的手缩了回来。她那天没再穿使她的样子不伦不类的迷彩服,也没戴迷彩单帽,而穿了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衫裤。我的手刚一缩回,她赶紧将书拿在手中,急问卖书人多少钱。人家说二十元,她又问十五元行不行?人家说一本新的要卖四十元呢!你买不买?不买干脆放下,别人还买呢!看自行车的女人将一种特别无奈的目光望向了我,她的手却仍不放那词典,我默默转身走了。

北影退了休的摄影师在电话里恳言切切。

“河南。”她的脸,竟微微红了一下。我于是想到了那是为什么,便说:“我家小阿姨也是河南人。”

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

“不用啊不用啊!”她又不好意思起来,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觉得,她特别希望给在这里存自行车的人一种良好的印象。我将装蒸锅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了她一句:“你哪儿人?”

“唔?在一所什么大学?”

我第二次去商场买到了我要的那种蒸锅,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并非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多么诚信的人。我当时丝毫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倒是相反,认为她肯定记着我欠她两毛钱存车费的事,若由她提醒我,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愣了一愣,分明,她既不记得我曾欠她两毛钱存车费的事,也不记得我和她曾要买下同一本词典的事了。可也是,每天这地方有一二百人存自行车取自行车,她怎么会偏偏记得我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