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去岳阳》(八)(第2 / 3页)
“好,麻烦了。”
“新世代”的独立导演很多并未专业受训,或者只在“独立电影学校”受训,但也有一些更加技巧娴熟,比如欧美的海归们。兰生他们这一代全是都市出来的青年,可后来的“新世代”身份更广,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电影题材更向下沉。
…………
当然,中国也有独立导演。在学术上独立导演被分为了几个群体,一个是第六代,第二个是2003年后的“DV一代”也就是“新世代”。新世代要么自筹资金,比如用房子换银行贷款,再比如卖车子、卖别的,要么通过独立电影基金比如兰生的“圆满电影基金”来获取启动资金。至于之后,能拿龙标就拿龙标,不能拿龙标就在网上发发资源,求观众们看到自己,也不容易。现在,中国“独立导演”的概念有一些变化,在以前它一般是指无龙标的地下电影,可近两年,非龙标片与龙标片的界限已非常模糊,随时可能互相转换,“独立电影”更看别的,比如筹资方式,注重“独立”拍摄过程,注重个人思考、表达,与文艺片有重合之处,比较接近欧美定义,而不是说,能过审就是不独立的,不能过审就是独立的,那样实在太政治化了。
吴九一这一回去就再也没消息了。
“不行。”兰生在他面前站定,语气不带丝毫犹豫,“万万他的表演方式是说相声的表演方式,没有人能跟他搭戏,他们看着太违和了。”
不过,双方还在努力磨合,谢兰生以为,对演员的不同意见也就是在男一女一上了。
吴九一猛地皱眉:“没有人能跟他搭戏?”
张右右先放在一边,谢兰生与新未那头先敲定了男二女二男三女三等等配角。在男二的问题上面他们双方也有争执,新未比较想选一个十分英俊的男演员,可谢兰生希望演员看起来能像个处男,而新未的dream actor呢,实在不像个处男。
“我尽力了。”谢兰生则诚恳地道。他看看表,又开口,“这场试镜已经试了差不多四个小时了。我也喜欢万万的人,可他不适合参演电影。”
另外,中国市场电影观众并未细分,还集中在20岁左右,并不成熟,而年轻的制片人们也不具备高专业度,无法周旋,这也正常,毕竟他们当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最多也就12年,跟几部片,而好莱坞第一梯队的制片人就有300余人,第二梯队的制片人有600余人。更重要的是,兰生总觉得,他面对的这些资本对电影没那样热爱。好莱坞也贪得无厌,甚至更加贪得无厌,可他在LA能感觉到,每个人都认为电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谢兰生则想当然地以为万万已经被pass了。
…………
谢兰生知道,若万万想在电影试水,一堆导演会抢着签,可他认为电影本身的质量会大幅下降,这不是他能接受的。
兰生知道,是资本让市场繁荣,可是作为一个导演他当然希望资本不要全程指挥。
“行吧,”吴九一也没说什么,“我回去跟文总阮总他们说说这个结果。”
可以说,因为这种双重冲击,主流导演、独立导演,某种程度上都在挣扎,只是挣扎的形式不同,像谢兰生这样的大导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