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3 / 3页)
欲海如镜,不起波澜。
夏春秋不再与西南王啰嗦,踱步出了厅门,抬头望向明日高悬,悠然神往地叹了句:“原来那日功败垂成,却也不是枉费了一番功夫……确是因果相循,天道诚不欺我。”
便在这一瞬间,僧人蓦然发现,他那门久久未能再得一线精进的功法,竟于这一瞬,晃摇欲动。
“王爷不愿也有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吗?”夏春秋虽不知西南王想出了个“围剿山贼”的馊主意,却也知道他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去抓什么乞丐,一语便点破了他的心思,“你为今上献上的这份功劳,可是天大的罪过都能抵了过去,来日成仙的机缘,今上念着血脉亲情,定不会少了你一份。”
——来。
“……好,就按仙师的意思办,本王这便开始准备!”
爱欲私情,红尘人间。
槛内槛外,僧俗有别。几十年几十面,发乎情止乎礼,这才是最好的下场。
“去……去……”西南王再糊涂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想……”
有道人活一世,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潇洒自在——求不得是憾,求得了,却又有愧有疚。
“天下之主,人间帝王,”夏春秋转头看着他,语气和蔼地问道,“长安印已落入他人之手,我不去找今上做主,找你有用么?”
以这位君侯不管不顾的脾气,僧人本以为他会说,如果你敢后悔,本侯定要提刀追杀你至海角天涯,却未想到,他只低声道了一句:“如若你后悔了,我也绝不会怪你。原本罪就在我,是我太贪心。”
几句话后,老王爷也突然想明白了——面圣之后,寻仙的机缘还有没有他的份先不说,总不至于一不留神就送了命去。
这片欲海从未像此刻这样顺服过,它敞开怀抱,接纳了他的影子,也接纳了他。
他好歹是个钦封的王爷,比起糊弄皇上,还不如拿他当根主心骨——他实在是怕了这位“仙师”,在这份惧怕面前,连那位与他没太多亲情的皇侄都显得亲切许多了。
僧人立在海上,宁静地望着眼前这方水镜——临水照影,他在海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好一个因因果果,相循相生……”
“我那皇侄……你不知道他,”老王爷却似有些犹豫,“他那个人不爱听人话,打小就念叨什么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哪里是……”
“大师,你本是一个方外清修之人,”一路无话,直至已能遥遥望见寺院山墙,边涌澜突停下脚步,放开僧人的手,开口说道,“如若有朝一日,你后悔了,哪怕现下进到这寺中就后悔了……”
“眼见为实好啊,”夏春秋一指浑浑噩噩的孟公子,“还有比这么个大活人更实在的么?”
“……涌澜,天晚了,我们回去吧。”昙山压下心头异样,牵起身前闷头不语的人,并肩走回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