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龙与少年游 > 第13章 城游(6)

第13章 城游(6)(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保留着天圆地方感觉的景点还有几处,比如雍和宫,从穿越那条银杏荫覆盖的道路开始,你就步入了一个浩大的空间,你大可以想象自己是雍亲王,龙潜于此,手握着象征信佛和运筹帷幄的念珠;再比如后海,夜里就嫌太嘈杂了,白天去沿湖而行,走到宋庆龄故居那一带,就有点皇家的感觉了;西山几处都不错,潭柘寺的遥远和寂静很符合天圆地方的概念,戒台寺的荒芜和幽暗也不错,颐和园里的安缦颐和适合喝个很漫长的下午茶,大觉寺的茶却太贵了;房山也有类似的地方,譬如云居寺,骑着自行车去的话要经过盘绕的山道,很适合感受这座城市的浩大,不只是三里屯那个华丽的积木盒子。

转眼又是六年过去了。

但还有个地方,是很容易领略这座城市独有美感的地方,那就是长安街。

在那个园子里每个人都潜意识地崇拜天才,没人在乎你做什么,而是在意你是否做到极致。

有差不多两年我在上海工作,雇过一位来自北京的副总经理,那位兄弟不远千里南下与我同事,却在一周之后就递交了辞呈。辞职的理由当然很多,其中有一条是说上海让他觉得太压抑了,他带我来到窗边远眺,说你看,我在北京一眼能看到地平线,你走在上海的南京西路上,抬头只看见两侧锯齿般的天际线,和一道笔直的天空。

北京是座天圆地方的城市,只有经常站在北京的天空下你才能体会到这一点。

想想确实如此,我初到北京是十八岁那年,如今车水马龙的海淀区那时还是郊区,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但你仰头西望,仍然可见南山幽幽九野浩然,天如锅盖地若棋枰。

天圆地方

上海像个积木之城,给人巴比伦塔的奇绝感,北京城的建筑平摊在大地上,上面笼罩着浑圆的天空。

我不知道如何去回答,我明白我所知道的故事已经被一层新砖压在了泥土中,有的时候我会去害怕过去的黄金时代的影子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黄金时代的影子是可以湮没的,古老的园子里不仅有圆明园的华表,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我们走过路过,那园子仍旧按照自己的规律休养生息。

如今北京城里保存着“天圆地方”这个概念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日复一日周围的大厦向着天空中生长,仿佛茂密的竹林,似乎总有一天它们会长得跟天空接在一起。CBD区变得越来越像上海了,三里屯也不例外。多年之前三里屯出名的时候还是些临街的平房,屋里摆放着几件看似有古意的家具,座位与座位之间隔着布缦和竹帘,有时候还有坐床这种东西,从西藏或者尼泊尔带入中国的舶来装饰品杂乱无章地悬挂着,我们在这些装饰品下面摆个茶盘,努力装得像是古雅风趣的人。三里屯Village建起来之后,三里屯周边变成了北京最时尚的地方,积木般的商场亮着高饱和度的灯光,肌肉丰盈文身在背的洋人骑着A牌的大马力摩托穿行在红绿灯下,他们叼着雪茄,把面罩打开喷吐烟雾,时尚少女们的长腿寒冬腊月都裸露在外,鹤脚般的鞋跟足有十厘米,不时地在灯光中蹿出个年轻人来拦住你说,大哥,泡吧么?泡吧跟我走!

走在古老的园子里,看见庞大的理科楼群和青灰色的农园,旧日的老楼被扒掉了,一教已经被整顿得焕然一新,师妹瞪大眼睛问我说:“一教真的很老吗?我觉得它很新啊。”

我想有的人喜欢这样的三里屯,我也喜欢这样的三里屯,但那不是北京的三里屯。

当我重新去写北大的时候,太多的故事像是从地下涌出的泉水,喷珠溅玉地起在空中,折射出京师大学堂时代的八旗子弟、民国时候白围巾的热血少年、错乱时代的老师们,还有如今笑容如花的女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