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黄河水妖(第1 / 9页)
崔老道说:“‘路’字口开头,看来老兄跟贫道一样,同是吃开口饭的。”
崔老道是当大哥的,不好意思上来就说分钱;他知道孟奔准得这么说,连忙点头道:“那就留一点儿吧,可不能留多了啊!”
这事要搁在平时,崔老道也不会计较,此刻却意气用事,心说:“看这老者颇不寻常。那些居于庙堂之中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向来轻视江湖伎俩。今日我若不显些本事,连我这俩兄弟也得笑话我。”
孟奔说:“道长哥哥呀,您头一天起这么早啊,哪天不是这样?”
崔老道动了这个念头,哈哈一笑,说道:“萍水相逢,能遇上就是缘分。老道我今天是张天师卖眼药——舍手传名,给老兄你测个字如何?倘若说的准了,老兄帮我传个名,说的不准还请不要见笑。”
崔老道吃到半截,低声对杨方和孟奔说:“今天黎明时分,老道我望见天幕间一线如血,征兆极是反常,只怕是要变天了。若有狂风骤雨,那黄河水位必然暴涨。咱们要趁早赶路,千万别遇上黄河发大水的巨灾。”
那位大小姐对此不感兴趣,劝老者别再理会这江湖老道,免得上当受骗;老者却是好奇心重,说道:“好啊,有意思。”当即用筷子蘸着面汤,在桌子上写了个“路”字,“道长刚才说得不错,咱们正是在半路上萍水相逢,同为路人,那么就请教一个‘路’字。”
路边这个小面馆不大,只有这两伙人吃饭。那位送棺材的老者,坐在崔老道身后,他和那位大小姐看见崔老道身边两个裱糊匠,虽然穿着破旧,却难掩英爽之气,不由得往这边多打量了几眼,听崔老道说到要变天了,黄河还有大灾,那老者忍不住转过身来请教:“这位道长,我看这两天天气不错,何以见得天气要变?”
5
崔老道夸口说:“无量天尊,老道并非未卜先知,只不过占风望气,观天象而知征兆。”
常言道“闭口深藏舌,身安处处牢”,只因崔老道吃面条时多说了这么一句,一场杀身之祸可就找上门了。
老者问道:“道长如此本事,不知在哪座名山洞府中修行?”
杨方等人心里边暗暗称奇,以他们的眼力,竟看不出这伙人是干什么的,此时也不想多事,所以并不理会,只顾埋头吃面。
崔老道看了两眼桌上的字,“嘿嘿”冷笑,说道:“言为心声,字为心画,看老兄这字写得当真有几分挺拔风骨,必是个敢作敢为、不肯落后的人物。咱就是这个‘路’字了,不知老兄想问何事儿?”
杨方等人久走江湖,偷眼一瞧车轱辘印痕,知道这棺材里装的东西不轻,绝不是一具死尸。再看这伙人一共有四个,三男一女,为首的是位五十来岁的老者,年岁也不算太老,但两鬓已经斑白,穿着土里土气,却是气宇轩昂、神色和善。老者身边有个大姑娘,也打扮成村姑的样子,但怎么看都是城里的大小姐,长眉入鬓,一双杏眼,神如秋水,美得让人不敢直视。其余那两个,一个是个跟班模样的锅盖头,另一个是端肩膀的乡下汉子,两眼贼兮兮的,不像善类。
老者说:“道长就看看我是吃哪碗饭的吧!”
三人又商量到哪儿出手这些东西,说到半夜才睡。第二天收拾好了东西启程上路。崔老道腿脚不便,走不得长路,杨方就买了辆驴车让他坐着,三个人一路上走走停停,外头兵荒马乱,沿途看不见几个行人。中午时分,到路边一个小面馆歇息,要了几碗面,正在那儿吃着,看前头来了一伙人,用骡车拉着一口崭新的大棺材,看样子是送亡故不久之人回乡安葬。
崔老道叹道:“大道即远,天怒不断,看着吧,大事儿还在后头呢!”
孟奔嘴快,不等崔老道答话就说:“什么名山洞府,我家道长又无房舍又无钱,只在城南窑内眠,平日常到城门口摆摊儿算卦。”
杨方说:“黄河刚发过大水,又要连着起灾,那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
老者闻言笑了一笑,说道:“原来是江湖手段……”随即扭回身去,不准备再同崔老道多说了。
崔老道说:“傻兄弟,你哥哥我看不错,就这一两天,准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