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做冷欺花(第13 / 18页)
他只当她坐着没发觉,那是个什么眼神?男人瞧女人的眼神!瞧了一眼不够,再瞧一眼,然后滴水不漏的大英天子就布错了菜!要单是圣躬有恙,那也罢了,偏偏他们先头在寿药房打过了交道。皇帝这样冷情冷性的人非但没问她的罪,还给她开方子抓药,这前后一联系,直叫人头皮发麻,不敢设想。
念一声阿弥陀佛,但愿是她看错了。皇帝心思重,或者有他的想法,不论如何,现在没到解决那丫头的时候,暂且留着还有用。不过要是她活着会扰乱后宫,甚至颠覆大英,那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念在你是初犯,打板子就免了。”太皇太后冷冷道,“到廊子里跪上一个时辰,去!”
锦书含着泪磕头谢恩,所幸只是罚跪。宫里有规矩,宫女挨了杖责,并不是打完回主子跟前认个错还能接着当差的,会莫名失踪。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也许是太监下手狠,打死了,也许是撵出宫配了人,总之这个人就没了。对宫女来说,传杖和赐死没区别。
那苏拉不敢隐瞒,打着颤道:“回老祖宗的话,奴才那日不当值,并不知道寿药房里的事。只是后来零星听大人们说起一些,那天万岁爷确实在寿药房来着。”
太皇太后嘴角一沉,“皇帝哪里不好?”
苏拉磕磕巴巴道:“万岁爷偶感风寒,大前天夜里发了烧,据说是熄了地炕批折子,受了凉。万岁爷不叫老佛爷知道是怕老佛爷担心,昨儿午膳后太医院使请了脉,皇上表过了汗,这会子已经大安了。”
太皇太后沉声道:“这些个大人们整日间在大内待着,吃着朝廷的俸禄,这点子差都办不好。皇帝圣躬违和,就该打发人来回我。皇帝不让回禀就替他瞒着,眼里竟是没有我了。他虽通岐黄,到底是万乘之尊,给人当太医使了抓药,真真大失体统!你传我的懿旨,着令前儿当值的太医,每人上内务府领二十板子,给他们长长记性!”
苏拉打着摆子领命,躬身退出了西偏殿。锦书心头鸣雷般怦怦跳作一团,暗道塔嬷嬷把事儿告诉太皇太后了,药方子也让她看了,皇太后生这样大的气,说的就是她。自己这回少不得要连坐,躲是躲不过去的,还是老老实实认罪,或许罪责还轻些。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那就试试吧,苓子看着。”
苓子道嗻,退到一旁侍立。锦书在距离太皇太后座前两方砖的地方站住,转过身把烟装好。拿蒲绒引了火眉子,右手托烟袋,左手拢着明火点烟,动作稳健,姿势流畅。太皇太后吸了一管烟,颇赞许地颔首,“苓子是名师,名师出高徒,这个徒弟你算是带出来了。”
苓子对入画一笑,肃了肃道:“这是奴才的本分,调教个利索人来服侍老祖宗,方对得起老祖宗对奴才的垂爱。”
太皇太后脸上淡淡的,复又吸了一锅才叫锦书退下。锦书掐灭了纸眉子,手指头烫得辣辣的疼,只能咬牙忍着。退到外间把东西收拾进火镰包,这时崔总管来问:“老佛爷那儿敬献过了?”
锦书应是,崔贵祥嗯了声,打软帘进里间,跪了安道:“禀老佛爷,太医院的苏拉来送平安帖子了。”
打定了主意便跨进殿里,在门槛前跪下,膝行至太皇太后脚边,伏在地上道:“奴才死罪,请老祖宗降罪。”
太皇太后略停了停,方道:“你这才来认罪?我不问,你就不说,可见是个不撞南墙不后悔的主!你做宫人,怎么连主子都认不出?这双眼睛这么钝,今后如何能当差?”
锦书一迭声道是,心想这顿板子是逃不掉了,背上汗津津湿了一大片,不辩解,只一味地磕头求饶。
太皇太后看了看塔嬷嬷,心想这丫头倒硬气。她才出掖庭不认人,明明可以拿这个做借口,却只字不提,的确是聪明。否则落个口奸舌滑的罪过,免不了一顿重罚。
皇帝给她抓药的事她也是才知道,先前塔都也瞒她,皇帝干什么向来极仔细,昨儿侍膳居然出了纰漏,她才生了怀疑。一问塔都,原来还有这档子事。细论起来其实也不上要紧,皇帝打小爱琢磨医理,后来做了皇帝,朝堂之上运筹帷幄,耗了他许多心力,慢慢只要是乏了,就一头扎进寿药房里。他常说摸药比吃药管用,心里烦了躁了,看看那堆药材火气就没了。只是这么一来,连他是不是病了太医院都没有记档了,有病自己瞧,真够吓人的。更叫她吃惊的是皇帝看那丫头的眼神。
太皇太后合眼歪在大引枕上,塔嬷嬷使了个眼色,崔贵祥会意,正要出去打发人,太皇太后突然又睁开眼道:“这些太医都是吃闲饭的,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他们医术高,只一个问就能开方子。去把那苏拉叫进来,我有话要问。”
屋里的人俱一惊,塔嬷嬷道:“老佛爷可是有什么地方不妥帖?一个跑腿的苏拉能知道什么,奴才这就去传太医来请脉。”
太皇太后道:“不必传太医,问苏拉也是一样的。”
崔贵祥知道太皇太后不是身上不妥,大抵是要问旁的,便悄声退出去领人了。
暖阁里的帘子打起了半幅,锦书在外头也能看见里头的情形。寿药房的苏拉虽不是太监,却是不上台面的杂役,从没被召见过,进来打个千儿,战战兢兢地垂手应讯。太皇太后问:“年三十那天,万岁爷可是又到寿药房里去了?”